参与抗疫一线转运任务已经一月有余,每天天刚亮,胡宝兴就做着出车前的最后检查。
■本报记者 张晓鸣
795路驾驶员胡宝兴和当初的徒弟,如今的战友金杰、钱晨晨、陈雪卫一起在抗疫一线参与转运任务已一月有余。这一路走来,胡宝兴感触最深的是,“一开始转运周期比较长,但我遇上的绝大多数病患很能理解和配合,车厢里更多的是一种平静。这让我很感动,平静就是一种力量,车上的人们都在为战胜疫情默默努力。”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胡宝兴在2020年就多次执行在浦东机场的相关人员转运任务。他有着丰富的转运工作经验,驾驶技术也过硬。3月28日,当转运任务下来时,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来不及多带换洗衣物,当天便奔到指定停车场待命,迅即投入紧张的工作。
每天,天刚蒙蒙亮,胡宝兴就来到公交车旁,做着出车前的最后检查,确保灯光、胎压、电路设施等各部件一切正常;在最开始一段时间,十几个小时工作连轴转是常态,回到隔离酒店已经是后半夜。为了防止中途上厕所,胡宝兴通常只能稍微喝点茶,甚至一整天都不喝水,“憋尿”、饿肚子也是常态。由于长时间佩戴防护用具,胡宝兴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口罩印子,手也常常被手套闷泡得发白,可他从无怨言。
最近,白天天气渐渐转暖,但昼夜温差加大,胡宝兴每一次出任务都变成了“冰火两重天”。白天出任务,即使里面短袖短裤,外面再裹上厚厚的防护服,中午强光直射下,很快全身汗湿。而到了晚上,汗水挥发,又会浑身冷得打颤。
“怕当然会怕,毕竟转运工作也有风险,但任务面前没路可退,我告诉自己:只要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做好防护措施,就没什么问题。”
与之前的浦东机场转运经历不同,这次胡宝兴还带上了三个徒弟一起抗击疫情。“我们从进公司,摸到方向盘,都是师父(胡宝兴)一手带出来的。”金杰、钱晨晨和陈雪卫说,在师父的耐心教导下,他们也成了合格的驾驶员。这次,徒弟们跟随着师父,在抗疫转运的班车上,看到了一名“优秀”驾驶员的担当。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们在隔离酒店必须24小时保持待命状态,想念家人时也只能通过手机视频与家人“云”相见。空闲间歇,胡宝兴和徒弟们也会通过手机微信相互交流、总结经验。徒弟们虚心向师父讨教转运工作的经验,讲述在转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胡宝兴也毫无保留地将转运工作的经验方法倾囊相授。“他们这是第一次参与转运任务,没有什么实战经验。”胡宝兴依旧对他们严格要求,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现场情况,从个人防护到车内人员管理,从驾驶技巧到道路环境掌握,再到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和应急措施,事无巨细地教授给徒弟们。
让胡宝兴欣慰的是,比起最开始,现在转运的工作强度减轻了不少,“很庆幸自己能为守护这座城市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