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2-04-21 第27,206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3版:专版

护理员住进高龄独居老人家

       ■本报记者 王嘉旖
      
       疫情之下,独居老人、重症病人、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和特困家庭等特殊人群的需求更加突出。上海正加紧完善针对上述四类人群的兜底机制,精准排摸、迅速解决需求,努力筑牢疫情防控的民生底线。
      
       特别对于独居老人,3月中旬起,市民政局先后多次部署加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保障工作要求,陆续发布相关通知,要求各区高度重视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老年人群体的关心关爱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养老顾问服务网络、“老伙伴”志愿者等积极作用,尽力为老年人排忧解难。截至目前,全市养老顾问、志愿者等跨前一步,累计为全市约35万名高龄独居老人提供服务超过百万次。
      
       为阻断疫情传播链条,沪上各长护险护理机构纷纷按下“暂停键”。但对于一些有着照护刚需的老人而言,相关工作在各方努力下还是作出了新尝试,在符合疫情防控规定前提下,一些长护险护理员得以住进老人家中,在特殊时期陪伴照护老人。
      
       黄英,上海福虹护理站的一名长护险护理员。就在浦西封控前一天,她受到高龄失明老人尹阿婆邀请,住进老人家中。
      
       住进老人家中,意味着24小时服务不间断。最初,黄英多少有些不习惯。每天晚上,她就蜷缩在尹阿婆家的沙发床上,总是睡得不踏实。“老人就在隔壁,总会留意房里阿婆的动静,看看需不需要帮忙”。
      
       住家的日子里,“喂饭”是黄英工作量最大的任务之一。尹阿婆吞咽功能不佳,只能吃半流质食物,进食速度也缓慢。黄英每次都耐心劝着老人,“慢慢吃哦,不着急”。那一刻,黄英觉得,眼前的老人,就是自己要照顾的家人。
      
       住进老人家中的护理员们,也与老人建立起更深层的情感联结。特殊时期,老人心里免不了彷徨焦虑。黄英总会劝慰老人:“怕什么,你看有我在这里陪你呢。”而在黄英心情郁结时,老人仿佛也有心理感应,总会温暖地拍拍她。虽然有时无法用言语表达,但一个细小的动作,也会有着莫大安慰。
      
       疫情之下,独居高龄老人的陪护被许多人记挂在心。上了年纪的他们,许多都伴有慢性基础疾病,从量血压血脂到测脉搏,要实时掌握身体变化情况。除住家护理员外,不少养老机构、志愿者们也以多样方式关怀老人。有的每天主动拨打关怀电话,关心老人身体情况;有的就地支援社区,代配药、代买菜,默默守护着独居、高龄、失能等特殊困难老人,在特殊时期为他们筑起温馨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