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晨琰
《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是“1”,具有综合性,也是政策的集成,主要是立足当前疫情助企纾困,“N”是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具有延展性,更多地反映行业领域特点,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编制过程中。上海将通过“1+N”的政策组合,充分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全面落实国家助企纾困政策,打赢疫情防控大仗、硬仗。在昨天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本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就《若干政策措施》进行了详细解读。
市国资委:政策覆盖所有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近期国家出台了服务业领域纾困扶持政策,提出对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部分2022年租金,推动企业稳定预期、渡过难关。
市国资委总经济师陈东介绍,上海在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上,适当放宽了免租范围,覆盖到所有行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据介绍,所有地区内承租本市国有企业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2022年3个月租金;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街镇行政区域内承租本市国有企业房屋的,或因落实防疫要求严重影响经营活动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再增加免除3个月租金,全年合计免除6个月租金。本市市、区两级所属的所有国有企业都纳入了本次实施免租政策的范围。
本市各国有企业已预先排摸房屋出租情况,形成工作方案,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公布减免范围、办理流程、受理部门等信息。相关国有企业将主动服务,对符合政策范围的租户加快审核、加快减免。
市商务委:重点岗位从业人员核酸检测费用全额补贴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市商务委会同市里相关部门出台助企纾困政策,助力零售、餐饮、会展等行业恢复发展。
市商务委副主任张国华介绍,对零售和餐饮行业重点岗位从业人员,按照防疫要求定期开展核酸检测的费用,给予全额补贴支持。具体支持方向包括,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饮企业直接从事销售、加工进口冷链食品的从业人员;主要批发市场中直接接触进口冷冻食品的固定摊位和仓储主要从业人员;电商平台一线物流配送工作人员;其他行业符合上述条件的从业人员。
市商务委也在研究会展业补贴政策,将对部分困难企业或克服疫情影响在2022年举办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给予补贴支持。▼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二版)
市税务局:税收优惠政策“退、减、缓”并举
针对中小微企业遇到的困难,市税务局副局长庞为介绍称,本次税收支持政策是“退、减、缓”并举。“退”是今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减”是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等一系列减免税政策;“缓”是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继续实施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力度大,覆盖面广,对企业帮助很大。
比如,针对企业经营资金短缺问题,今年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存量留抵税额一次性退还、增量留抵税额按月退还的措施。预计存量和增量留抵退税企业可达25万户,较去年的3000余户有大幅增加。
此外,庞为谈到,今年很多政策是面向小微企业的。比如,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预计惠及企业达30多万户;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增3.5万户企业享受优惠。
经市税务局初步分析统计,不少市场主体可以同时享受多个税种的优惠政策,预计今年全市有100多万户次企业可以享受《若干政策措施》文件中的税收支持政策。
市发改委: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上海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等,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介绍,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共同推动金融机构与生产经营困难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共享,鼓励金融机构提升首贷、信用贷款比例,利用应收账款、订单等信息向餐饮、零售等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无还本续贷。多家在沪银行采取了调整贷款期限、变更还款方式、调整结息频率、减免利息等方式,确保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此外,通过优化线上金融服务,推出降低银行账户服务费、转账汇款手续费、电子银行服务费、支付账户服务费等减费让利举措,并将惠及群体由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扩大至全部对公客户。多家在沪保险机构积极扩展新冠肺炎保险保障责任,建立保险理赔绿色通道、开展赠险业务等,加大保险保障力度。
上海还建立了市区两级专项协调机制,做好疫情防控指导,全力维护在沪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截至目前,在沪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平稳有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