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闻佳
近期,上海的核酸筛查力度比较大,通过主动排查发现阳性感染者,一些小区通过几轮排查,迎来“解封”。接下来,市民应该怎么做?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昨天再敲黑板,呼吁市民“减少流动、不聚集”,因为这样有望“拆掉”病毒传播的桥,阻断病毒传播。
吴凡称,现阶段,给市民的提示可概括为“三句话”,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地做好。其中,第一句话是“减少流动、不聚集”,第二句话是“配合筛查、主动亮码”,第三句话是“自我监测、做好防护”。
“减少流动,不聚集”,摆在第一位,显然最重要。吴凡解释,控制传染病,流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病毒传播需要有一定的接触,人和人的接触一多,相当于给病毒架了一座桥。如果减少流动、不聚集,相当于把桥给拆了,病毒传播的这条路就给断了。”吴凡称,如果说,之前快速流调是在“追赶病毒”,与病毒赛跑,如今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跑得快,光追不够,还要把它前面的桥、路给断了。“减少流动、不聚集”就是不给病毒搭桥铺路,把病毒传播阻断,这点特别重要。
就第二句话“配合筛查,主动亮码”,吴凡提示,当前,不少小区还在进行核酸筛查,基层组织对此已有不少经验,市民配合度也很高。在此基础上,建议大家出门前也要有习惯把“随申码”的个人验证先通过,方便在外点开、随时亮码。
吴凡同时提醒市民,要“自我监测,做好防护”。希望个人更关注自己细微的健康变化,尤其是平时较粗心的朋友,这段时间要细致点,关心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低烧、嗓子疼,一旦有,及时就近前往发热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