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2-03-04 第27,158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科技

90后学霸小夫妻用做科研的态度做科普,坐拥240万粉丝

“严谨知识UP主”为每条视频恶补文献

①②为“芳斯塔芙”&“鬼谷藏龙”视频作品截图。
       ■本报记者 许琦敏
      
       既严谨又有趣,是科普的理想之境。在B站科普区,知名UP主“芳斯塔芙”和“鬼谷藏龙”拥有“严谨知识UP主”的美誉。在他们推出的每件作品后面,都会列上长长一串参考文献。这对拥有近240万粉丝的90后学霸小夫妻,曾连续两年入选B站“百大UP主”。
      
       “鬼谷藏龙”唐骋,2020年5月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毕业,成为视频号的创作主力;“芳斯塔芙”蔡春林读了一段直博课程之后,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科普发展之路,现在是视频号的“大总管”。
      
       当不少创作者还在追求“10万+”的阅读量时,他们每更新一条视频的浏览期望值已高达100万。事实上,持续输出高质量科普作品,对于创作团队的要求非常高,投入的精力不亚于写一篇科研综述。经常面对“博士做科普值不值”的问题,唐骋坦言,“这是一种偏见,需要克服”。
      
       从“搬运”到原创,与科普“相遇相知”
      
       相识于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后,这对小情侣来到上海开始了他们的读研之路。唐骋一路读到博士毕业,蔡春林则先一步走上了科普创作之路。
      
       2018年,蔡春林在一家学术期刊做公号运维时,对科普翻译产生了兴趣,就在B站上用“芳斯塔芙”申请了账号,翻译“搬运”一些国外科普视频。“芳斯塔芙”就是英文“Fun Stuff”(有趣的东西)的音译。
      
       不过,蔡春林很快发现,“搬运”获得的关注很少,往往一个月更新二三十次,每个视频只有几十、几百的播放量,还有不少是自己点的。
      
       其实,唐骋对科普的天分与喜好,很早就显现出来。读研期间,他经常给果壳供稿,还获得过两次年度优秀作者,拿过“长而不腻奖”。读博期间,他看了一个国外的古生物科普视频后,萌发了做原创的念头。他跟粉丝打赌:如果一个视频获得20个赞,就做一次原创视频。
      
       没想到的是,首个原创作品《奇虾:初代霸主的故事》发布24小时,点击量就达到了9万,粉丝从700多猛涨到2万多。这个以5亿多年前“寒武纪物种大爆发”为背景的视频,如今的累积点击量已达450万。
      
       尽管这条视频在制作上“槽点”不少,但由此也打开了他们的思路:做原创,以最受青少年欢迎的古生物为切入点。
      
       读着文献“神游”,在脑海中酝酿台词
      
       “龙兽争霸”“软体动物”“科学八卦史”……以每月更新两到三条的频率,这对小夫妻在B站上打出了名气。唐骋坦言,这已是目前创作的极限。因为每创作一个视频,从想选题到写脚本,都要耗费大量精力,作品的很多环节需要科学文献的印证和支撑,“最多的一条视频,我读了50多篇相关论文,最少的也有十几篇”。为一个选题,看上一周文献,基本是一种常态。
      
       以学术般的严谨来对待科普,是否过于隆重?唐骋觉得,这是必须的。与科研向纵深发展不同,科普更需要一种广度,这就要求创作者能够迅速从文献中获取相关知识,并转化成有趣的口语表达。
      
       为了保持对前沿科技的敏感,唐骋仍保持着读博期间“持续不断输入文献”的状态。现在,唐骋经常读着文献就进入了“神游”状态,论文在脑海中逐渐变成了台词、脚本,甚至配乐、动画也一起“合成”进来。
      
       2019年,蔡春林率先辞职成为职业UP主,唐骋在博士毕业后也正式加入。一开始,为了一段没有噪音干扰的录音,他们尝试了各种“土办法”,比如把头蒙进棉被、在房间里搭帐篷,甚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录音。一期15分钟左右的视频做下来,“每一次都是对自我的挑战”。
      
       科普门槛很高,但总得有人跨越
      
       目前,唐骋和蔡春林已经为“芳斯塔芙”注册成立了公司,有了专门的拍摄和录音棚,还从粉丝中招募到了两位员工。养活一支团队,又成为他们新的挑战。
      
       与天然附带商业价值的UP主相比,科普原创视频的运营更加辛苦。尽管也有投资人找上门,可这对小夫妻仍然希望坚持自己的风格,不想为了急于变现而丢失了初心。
      
       选择科普,唐骋和蔡春林都遵从了内心的声音。在唐骋看来,中国的大环境非常需要科学传播的人才,但要做出拿得出手的作品,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更需要理工科学生克服对科学传播领域的偏见。
      
       “有人认为,博士毕业搞自媒体、做科普是不务正业。”唐骋并不这么认为,“如果真对科普有兴趣,想和公众分享,那就认真来做。高质量的科普的确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投入,难度不亚于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