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2-02-08 第27,13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2版:健康生活

求医问药

       你有医学健康疑问,我们邀请医学专家来解答。
      
       lcy@whb.cn
      
       问 哪些人更易成为“糖妈妈”?
      
       答 龚小会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母体病理产科医生
      
       24岁的飞飞本来是一位苗条的姑娘,备孕开始,就被家人各种投喂,每天除了吃吃喝喝,就是躺着追剧。半年后,飞飞顺利怀孕了,但体重却直逼150斤。身材走样了不算,更严重的是年纪轻轻就确诊了妊娠期糖尿病,得知结果的她后悔不已。
      
       其实,很多孕妈妈,甚至备孕的准妈妈早已了解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不仅会被频繁扎手指,还要开始漫长的控糖治疗,那滋味,苦不堪言。
      
       据文献报道,对于“糖妈妈”而言,很多母婴并发症,包括自然流产、胎儿畸形、高血压、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症等发生率都会上升。更严重的是,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可能对母亲与婴儿造成持久影响,比如“糖妈妈”孕育的孩子,成年后发生肥胖、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更高,而“糖妈妈”们自己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比普通妈妈更高。
      
       那么,哪些人更容易患妊娠期糖尿病呢?
      
       1、超重是第一高危因素
      
       说起高危因素,首先要提的肯定是超重、只要有这一个因素存在,那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蹭蹭就上去了。
      
       如果准妈妈超重(体质指数>24)且有以下任何一个额外糖尿病危险因素,便无疑是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
      
       额外高危因素包括,高龄>35岁;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父母或者亲兄弟姐妹患病);曾分娩体重大于4千克的胎儿;既往妊娠期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0.90毫摩尔/升,三酰甘油水平高于2.82毫摩尔/升;被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既往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5.7%,糖耐量减低或空腹血糖受损;其他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因素(如黑棘皮症等);心血管病史。
      
       建议从备孕时便开始调整生活方式,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体重减负。
      
       2、糖尿病患者
      
       孕前就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朋友,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也能安心备孕。
      
       心理准备:详细了解妊娠与糖尿病的相互影响,同时积极有效控制血糖,建立起备孕的信心,必要时可能需要内分泌科医生帮助控制血糖。
      
       孕前检查:除了常规检查,评估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的检查也必不可少。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甲状腺功能、血脂、血压、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眼底检查。这些检查可以用来综合评估孕前糖尿病的严重程度。
      
       调整生活方式:孕前减重、科学饮食、加强体育锻炼,这些都能提高怀孕的成功率。当BMI(身体质量指数)>27时,应减重后再妊娠。
      
       调节药物的使用:监测血糖,必要时需要把降糖药改为胰岛素,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孕期胰岛素对腹中胎儿是安全的,孕妇不必担心。如患有高血压,需要停用可能致畸的降压药物,改用孕期可用的药物。
      
       问 新生宝宝软萌上不了手?
      
       答 刘江勤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
      
       孩子出生时,新手爸爸妈妈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抱孩子。大多数妈妈情况相对较好,爸爸就不同了,抱孩子动作往往十分僵硬,如同“捧在手里怕化了”,生怕孩子有一丝一毫的受伤。
      
       有时候,爸爸妈妈还会为怎么抱孩子争上几句,当然绝大多数是妈妈数落爸爸,“连孩子都不会抱”“抱不好”等。家里的亲戚朋友或老人会建议:不能这样抱,不能那样抱,否则如何如何……
      
       甚至还有家长认为,婴儿不能竖着抱,否则会影响脊柱发育。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是并不会影响。父母抱婴儿怎么抱都行,但有个基本原则: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撑(包括头、颈和躯干),使身体位于中线位,两边对称,躯体伸展处于同一水平(不前俯也不后仰),四肢屈曲,双手位于嘴唇附近。这样抱的好处是婴儿比较舒适,便于喝奶、与父母交流,并能自我安抚。
      
       抱孩子还有以下花式姿势:
      
       摇篮法:这是比较经典的抱法,优点是比较自然和放松;
      
       俯卧法:比较容易安抚哭闹的婴儿;
      
       面对面法:容易与婴儿互动;
      
       拥抱法:婴儿比较有安全感;
      
       橄榄球法:孩子有比较好的支撑,便于喂奶。
      
       问 甲亢患者该吃什么?
      
       答 张莉芝
      
       上海市嘉定区江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其起病缓慢,临床典型表现为高代谢综合征、甲状腺肿大和突眼症。甲亢患者的饮食治疗与甲亢的疾病特点密不可分。甲亢属于超高代谢综合征,由于基础代谢率增高,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建议供给高能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即甲亢患者的“三高”饮食原则),以补偿其消耗,改善全身营养状态。
      
       高能量
      
       甲亢患者的能量需要量应结合临床治疗需要和患者进食量而定,一般较健康人群增加50%-70%。每人每天宜供给3000-3500千卡。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适当增加餐次,正常三餐外,另加餐2-3次。临床治疗开始时,要及时根据病情,不断调整能量及其他营养素的供给量。
      
       高蛋白
      
       甲亢患者机体蛋白质分解加速,肌肉组织消耗增加,患者容易疲乏无力、消瘦,因此蛋白质需要量要高于健康人群,可按每天每公斤标准体重1.5-2.0克供给,优质蛋白的量应占总蛋白量的50%以上。
      
       动物蛋白质不宜过多,因其有刺激兴奋作用,且猪肉、牛肉富含的饱和脂肪酸可能会引起血脂异常,适度选择去皮禽肉、畜类瘦肉、鱼虾类、蛋类和大豆类及其制品为主。建议每天喝牛奶,以维持机体代谢率。另外,素食者可从豆类和坚果类中摄取蛋白质。
      
       高维生素
      
       甲亢患者宜多选用含维生素B1、B2及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猪肉、全谷和坚果、豆类、蟹味菇、青椒、鲜枣、猕猴桃等。必要时应补充维生素类制剂。同时适当增加矿物质供给,尤其是钾、钙及磷等,如深色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若出现腹泻需注意限制一些粗纤维蔬菜。
      
       除遵循“三高”饮食原则,也需要忌食及限制摄入的食物。
      
       忌高碘食物
      
       碘是甲状腺素合成的原料,甲亢患者吃含碘多的食物会给甲状腺提供大量原料,从而合成大量甲状腺素,病情进一步加重,患者应忌吃各种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海鱼、蛤干、干贝、淡菜、海参、海蜇、龙虾等。日常烹饪时,选用无碘盐(如遇含碘盐,可将碘盐放入热锅中翻炒20分钟左右,使碘挥发),并尽量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
      
       限制纤维素
      
       应适当限制含纤维素多的食物,甲亢患者常伴有排便次数增多或腹泻的症状,纤维素会增加肠胃蠕动,因此对食物纤维多的食品应加以限制,如芹菜、玉米、高粱等。
      
       另外,甲亢患者多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如心慌、怕热、多汗、易激动等,因此,患者宜多饮水,每天保证至少1500-3000毫升的白开水,但要尽量避免饮用咖啡、浓茶、酒精类等刺激性饮料。煎、炸、辛辣的食物也要避免。甲状腺危象严重会危及生命,当出现症状时还需及时就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面规范的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