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邢千里 制图:李洁
■本报记者 王宛艺 祝越
政府的“钱袋子”是否用到刀刃上?在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开发的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中新增“查询”功能。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资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的信息便捷查询,让代表们感受到“四本账”的公开度和透明度。
2021年,上海实现预算金额1000万元以上项目绩效目标公开全覆盖,党政机关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压减10%,将更多资金切实保障重大国家战略、民生和基层运转等重点领域支出。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昨天审议《关于上海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新的一年,上海将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温度
民生支出每一项都与人民息息相关
戴柳代表在审议时表示,这些年上海在财政改革上从“一本账”到现在的“四本账”全公开,功能分类公开从“类”“款”到“项”,一直在细化透明,让人感受到上海在财政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方面的努力。
“三公”经费是代表们比较关注的财政数据。经统计,2022年市级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合计7.4亿元,与2021年预算数持平。
代表们在审议时表示,过去一年,财政兜底,普惠民生,显示出政府的温度——民生支出每一项都与人民息息相关:支持旧区改造和市容环境品质优化。去年安排落实523.2亿元,推进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旧住房综合改造、“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人行天桥加装无障碍电梯以及“美丽街区”提升改造等。
教育方面,上海去年支出296.5亿元,支持课后服务、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等项目实施。今年,上海拟安排317.9亿元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地方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建设,支持高校深度参与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去年,上海支出119.2亿元,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各区建设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助餐场所、养老床位、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实施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等。今年,上海拟安排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助92.1亿元,进一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
推进“健康上海”建设,上海今年拟安排107.5亿元,支持市级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积极落实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支持第五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推动实施新一轮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
力度
全面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推动落实国家战略和重大任务,上海将支持打造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继续支持自贸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积极争取重点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在浦东特定区域试点实施,推进新型研发机构经费支持方式创新等改革事项。
新的一年,上海拟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推进“两个15%”所得税优惠政策精准实施,支持培育更多硬科技企业。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深化政府采购一体化建设,上海将安排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专项资金,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水乡客厅等重大项目建设。安排专项资金,发挥地方政府债券作用,支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促进国际中央商务区持续增强核心功能,支持精心办好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全面推进“五个新城”建设,上海将支持新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城集聚配置优质教育、医疗、养老服务和公共文化等资源,推动产业能级提升,促进提高新城公共服务和资源供给的能力水平。
支持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上海新的一年将继续支持在沪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设施及重大科研项目建设,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前沿基础研究和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投入力度,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支持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支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应用,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