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12-27 第27,09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8版:论苑

上海城市精神的时代内涵

       ■荣跃明
      
       作者简介
      
       荣跃明,文学博士,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文化理论、文化经济学、艺术管理、区域经济学等。
      
       学术成果:撰写、编著和出版《区域整合与经济增长》 《新中国文化发展的逻辑》《上海文化发展报告》 《城市文学研究读本》 《上海文化消费调查报告》等十多部研究著作;发表《超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本质和特征》 《文化产业:形态演变、产业基础和时代特征》 《知识付费的运行机制及其争议》等论文数十篇;主持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及省部级项目十多项。
      
       本书是2020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习近平关于城市精神重要论述与上海贯彻实践研究”的最终成果,同时也被列入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组织开展的“习近平同志有关上海改革发展重要论述与上海贯彻落实研究”系列课题。本人牵头拟定了课题研究提纲和写作框架,并与陈凌云、江晨、贾东窈共同完成了课题研究和成果撰写。本书围绕上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精神重要论述这一主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是理论阐释。在收集和整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城市精神、城市文化和城市治理相关重要论述基础上,重点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城市精神重要论述的丰富思想内涵;本书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精神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必须从整体把握的高度来全面理解。本书结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理解,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精神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价值进行了解读;尤其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核心理念、时代要求、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等不同维度进行了深入阐释。
      
       二是实践总结。通过全面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城市精神倡导、培育和践行的历史,将上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精神尤其是有关上海城市精神重要论述作为主线,以上海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市规划和更新、基层社区治理、垃圾分类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等领域的新时代创新实践为依据,概括了上述不同领域践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城市精神和彰显“开放、包容、创新”城市品格所取得的新成就。
      
       上海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城市精神重要论述为指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和践行上海城市精神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实践,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与城市文明程度上取得显著成效。上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规划和更新之路,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城市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全面彰显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上海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海城市治理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超大型城市社区治理新路,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进社区精细化管理、注重社会协同和自治共治、以问题为导向务实创新,以智能化和数字化提升管理能力和效率,形成了超大型城市社区治理的“上海模式”。上海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重要论述为指导,在既有实践基础上,创新垃圾分类工作方法,探索形成了生活垃圾高效分类新模式,为整体推进我国生活垃圾分类进程提供了重要示范。上海将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上海城市精神重要论述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将“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召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说服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舆论影响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作为上海文化建设重中之重;充分激发上海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全面展现上海城市精神、城市品格和文化特色。围绕上述实践总结,本书概括了以城市精神为引领的上海创新实践所体现的时代内涵和上海特色。
      
       本书为新时代新形势下全面深入学习、研究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有益参考;同时也为上海广大干部群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更加奋发有为、积极践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进一步彰显“开放、包容、创新”的上海城市品格提供了生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