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12-27 第27,09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城事/专题

上海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记者昨晚跟随联合巡查督导队出发——

寒夜巡街,不让生活无着人员受冻街头

       ■本报记者 王嘉旖
      
       应对来势汹汹的寒潮,上海全面启动“气象预警联动机制”,并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昨天20时许,从黄浦区蒙自路出发,记者跟随一支由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巡查督导队开始巡街,不让生活无着的露宿人员受冻街头。在寒冷的冬夜,这份温暖更显珍贵。
      
       倚仗“城市大脑”精准预判
      
       多年的救助经验积累,让这支巡街队伍很快锁定重点区域。高架桥、火车站、公共绿地……这些地点通常是露宿街头人员的“落脚点”。昨晚的巡街首站,就是位于长宁区的刘海粟美术馆门前、延安中路高架桥下,入目可及的是一辆板车搭成的简易小床。在救助站工作人员劝导下,这名拾荒者终于松口,答应自愿进入救助站。
      
       清晰的地点选择,还要倚仗“城市大脑”的精准预判——一张覆盖民政、公安、城管等诸多部门的数据网,帮助锁定集中露宿点。此外,12345市民热线也成为重要线索来源。这些天,民政部门陆续收到不少热心市民提供的线索。
      
       今年的专项救助行动中,本市尤其强调强化街面实地巡查与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网格化综合管理监控相结合,“确保每一条救助信息都不遗漏,每一次救助服务都不延误”,真正实现“不留死角、不落一人”。
      
       耐心劝解并开辟临时避寒场所
      
       在巡街中找到人仅仅是第一步,更关键是如何劝动他们。
      
       “许多流浪者不肯进站接受帮助,即便好不容易说服,第二天又走了。”上海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康清萍说。有人坚持不进站的理由是:“我很快就能找到工作,可以自食其力。”更多人则是不想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
      
       救助遵循自愿原则,面对一味拒绝的受助对象,临时避寒场所的开辟十分关键。遍布全市的18家民政救助管理机构目前均已设立临时避寒场所。棉被、热水、泡面等基本生活所需都已备齐。对个别坚持不愿前往救助管理机构的,巡查人员会送上御寒衣被、方便面等,并留下印有联系方式的服务卡等。
      
       向露宿者伸出援手的,不仅有“扫街”人员,社工、志愿者、夜间保安、环卫工人、公交和出租车司机……身处平凡岗位上的他们,也成为社会救助网络的重要一员。这些年,上海陆续出现一些专门救助露宿者的公益组织。同时,借助庞大的社工团队,面向街头露宿者的“一人一档”顺利建起,也让寒冷冬夜里的巡街更有目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