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闻佳 通讯员 孙国根
一年一度的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如期而至:《2020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和《2020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日前在上海发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位列排行榜前五名。据悉,全国共有100家医院进入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42个专科入评专科声誉排行榜。
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已连续第12年发布,这也是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作为独立第三方开展的公益性项目。从上海本地情况看,多家医院表现抢眼。中山医院、瑞金医院、华山医院入围全国医院百强榜单的前十名;上海的医院里,包括病理科、内分泌科、消化病科、整形外科等十大学科位列全国第一位置。
发布12年来,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呈现出两个比较明显的趋势。一是排行榜越来越得到同行认可,已将榜单作为医院专科间比较评价的依据,这意味着排行榜向病人提供的信息是准确的,得到公众认可;二是更多病人开始根据排行榜来选择医院,这也意味着排行榜已产生了发布者希望得到的、也是意料之中的社会效益。
更令人欣慰的是,排行榜与全国医院管理者在采取措施重视学科建设、加强学科建设方面取得共识。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表示,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在国家相关政策导向指引下,诞生12年来坚持强调学科建设,全国各大医院的各学科你追我赶,竞争激烈,比如本年度,中山医院和瑞金医院分别位列第四、第五,两家医院的总分仅相差0.043分。
这些年来,榜单背后的考评体系也在不断升级。前几年,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评选只考虑专家库专家对医院声誉的评选,权重曾高达100%;2017年起,榜单首次引入科研考评机制(权重20%)。高解春解释,这是因为专家声誉评选效果相对滞后,科研评分效果较敏感,故需引入科研评比来引导、补充声誉评选的滞后性。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需要,本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入评学科从40个升至42个,增加了结核病科和全科医学科。“结核病科是一门古老的传统学科,全国有许多家医院的专家、医生在这一领域默默耕耘了数十年,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这些年来,我们似乎对结核病防治的重视度下降较多。”高解春说,结核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本年度将其纳入其中,希望提示大家,不应该忘记为结核病防治工作作出贡献的这群医务人员。
全科医学已在我国的医疗实践中得到证实,全科医生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病人康复及转诊、疾病预防及控制等承担着重要职能,一般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均可在社区得到有效处理。“全科医生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至关重要。”高解春表示,将其纳入可谓水到渠成,理所当然。
另一方面,从榜单内容看,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依旧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城市。曾有人统计,全国前100名的综合医院,京沪两地占了35%;武汉、南京、长沙、成都、西安、天津等少数几个大城市占据40%左右,剩余的分布在其他城市。
医疗资源的不均衡是全世界都存在的问题。可喜的是,为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已共同编制《“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高解春认为,从供给侧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而正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紧张,使互联网医疗或云医疗发展有了巨大空间。“互联网医疗虽给老百姓提供了一个看病平台,但我们仍需继续提高、优化互联网医疗的安全性、连续性。医疗不是自由市场,涉及到每个人的安全,除公益性、安全性、可靠性外,还要合规,其模式的优化还需进行持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