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11-11 第27,045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7版:教育/卫生/公告

《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发布

上海力争2023年建成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标杆

       ■本报记者 王星
      
       上海市教委昨天发布《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上海整体性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赋能教育综合改革、革命性重塑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擘画了新的蓝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力争到2023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标杆。
      
       擘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上海方案”
      
       数字化是国家战略,更是上海“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今年以来,上海的数字化转型推进会上曾多次强调,推进数字化转型要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要坚持人本导向,强化应用牵引、数据赋能、关键支撑,加快形成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受用的生活数字化应用,让大家切身感受到城市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实际成效。今年8月,教育部批复同意上海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
      
       在此背景下,市教委出台了《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要形成一批高质量、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经验和示范场景。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新环境、新体系、新平台、新模式、新评价”建设,推进教育更高层次的优质均衡、个性多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以数字化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同时,要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厚植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理念。推进5G+云网融合,优化升级信息网络基础环境。实现“一网通办”向“一网好办”转变,教育治理能力更加科学高效。信息化赋能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各环节,以大数据技术有效支撑教育评价改革。数据驱动的因材施教常态化实施,教学模式更加灵活智能,人才培养方式更加个性多元。教育资源和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全面支撑智能泛在、贯穿终身的学习体系。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表示,通过对《实施方案》的总体设计,希望在全市教育系统厚植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理念,以数据为核心,以生态为基础,以数字基座为关键点,以购买服务为基本方式,推进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积累经验和引领示范,形成“上海方案”。
      
       八项任务十类场景,深化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创新
      
       《实施方案》明确了八项主要任务:创新教育场景示范应用,深入推进教育教学变革;推进教育新基建,打造教育数字化发展新环境;打造教育数字基座,赋能各类教育应用发展;推进教育评估数字化,开展数据驱动的教育综合评价;创新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满足多元数字化教育需求;实施信息素养提升工程,健全师生信息素养培养体系;推进教育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教育治理服务能力;加强数字化转型研究,促进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
      
       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技术学系系主任顾小清看来,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数据。而对于教育数字化转型来说,最大的瓶颈也是数据。与其他业务相比,教育教学领域,还远未能建立起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数字轨迹。所以,通过新基建打造教育数字化环境,是未来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与此同时,打造教育数字基座也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打通应用之间的数据壁垒,才能构建起数字化转型的数据基础。对于教育来说,这项工作远比其他领域更为复杂。因为教育业务是多对多的关系,不仅仅是围绕学生的业务,而是涉及学、教、管、评等多方面。
      
       据介绍,上海将聚焦可复制、可推广、高质量的教育应用场景,统筹推进教、学、管、考、评和研究、服务、资源、实践活动、家校互动等十类教育应用场景建设。探索数字孪生学校建设,培育创建100所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探索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基于人工智能的探究式、个性化学习,基于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基于5G的远端多点协作式教学,深化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和创新。
      
       同时,上海也将探索校园数字化的实验实训、场馆使用、基建安防、环境监测、智能晨检、科学运动、营养膳食、家校共育等应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