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晓鸣)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打造具有国内引领性和国际知名度的一流仲裁机构,是上海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的关键所在,也是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的必然要求。昨天,由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亚洲及太平洋区域中心主办,上海仲裁委员会、国际商会上海代表处承办的“创新企业金融与争端解决”论坛在上海举办。当下,上海仲裁行业正加快国际化,以此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类企业融通创新,完善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的法律环境。
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仲裁机构累计处理各类案件5.6万余件,总标的额超3800亿元,案件当事人遍及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2019年以来,上海仲裁业务日益呈现高增长态势,上海本土仲裁机构在两年半时间内共受理案件1.64万件,占历年案件总量的29.3%。 “仲裁能帮助当事人高效、专业、保密地解决争端、应对风险,特别对于中小微企业的意义十分重大。”上海仲裁委员会主任刘晓红表示。
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18年末,年营业收入在2亿元至20亿元以下的中小微企业占全部规模企业的99.8%。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论坛介绍,不久前生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快速仲裁规则》规定了精简的仲裁程序规则,当事人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经济成本获得最终裁决、处理纠纷,同时兼顾仲裁的正当程序和公平正义。这对中小微企业和创新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尤为关键。
今年10月,上海仲裁委员会获得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观察员席位,成为参与第一工作组“中小企业”国际商事立法工作的首家中国仲裁机构。目前,上海仲裁委员会正组织仲裁员换届工作,拟聘任的仲裁员包括来自逾10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名具有丰富涉外仲裁经验的专业人士,可使用31种语言进行仲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