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海翔
两周前,率领河北队参加足协杯赛的领队郎征说了这样一番话, “能来到这里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包括一些差旅费都是教练组在垫付,希望队员们能够珍惜这样的机会。”当时的郎征或许希望通过自己的这种表态,让外界更多关注河北足球俱乐部所遇到的困境,进而推动局势向好发展,但看来他的愿望还是落空了。
本周二,河北足球俱乐部发布一则“停工休假通知”,表示由于“俱乐部运营资金困难,廊坊市体育局推进俱乐部股改工作停滞”,决定“于2021年10月26日起停工休假,如公司提前复工,或需延长停工时间,将另行通知”。这家曾经在中国足球转会市场上一掷千金的俱乐部,就此走到了解散边缘。
股权改革成为唯一的救命稻草
河北足球俱乐部的资金链,早在赛季初就已经断裂,从那时起俱乐部就没有从投资方那里获得哪怕一分钱的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俱乐部不得不通过出售球员来换取资金,包括外援图雷、马尔康、保利尼奥以及任航、罗森文等本土球员先后离队。但即便如此,所获得的资金也只能满足俱乐部的日常运营所需,根本无法偿付球员薪资。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长时间无法领到薪水,但河北队球员们展现出了可贵的职业精神,杀入中超争冠组便是最好的证明。
只有支出没有收入,俱乐部陷入绝境成了一个时间问题,而此番导致俱乐部作出停工休假决定的直接导火索,是拖欠了办公场所的水电等费用。在此之前,俱乐部其实也出现过拖欠相关费用的情况,但靠着部分管理层、员工和教练组成员自掏腰包,球队的训练、比赛和正常办公才勉强维持到今天。他们的这种做法甚至感染了部分梯队球员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正常参加各项赛事,他们也一度凑钱来解决费用问题。而这一次,这些苦撑到今天的局中人都已无力改变困局。
据悉,目前能让河北俱乐部起死回生的唯一救命稻草,就是正在进行中的俱乐部股权改革。根据记者所获得的消息,尽管改革方案早已获得了政府部门的批复,但相关工作推进却非常缓慢,一直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在本月中旬,河北省体育局和廊坊市体育局还前往俱乐部进行考察,但这依然没能改变俱乐部在十余天后宣布停工。
现在的情况对于河北俱乐部而言其实很简单,在距离中超联赛重开还有一个半月的情况下,如果有关股权改革的方案能在这段时间内得以通过并运作,那么河北队就能有惊无险地正常参赛,反之,则将不得不面对俱乐部丧失中超参赛资格,进而不得不解散的残酷现实。
河南沧州陕西等队通过股改走出困境
在国家体育总局近日印发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了“推动职业俱乐部股权多元化改革,完善俱乐部法人治理结构”。而在此前发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也表示要“实施政府、企业、个人多元投资”。实际上就在今年,多家俱乐部通过股权改革收获不错的效果。
河南嵩山龙门足球俱乐部是其中的一个正面例子。经过半年多推进,建业集团与郑州发展投资集团(郑州市财政局全资子公司)、洛阳旅游发展集团(洛阳市国资委全资子公司)三方就股权合作事宜达成一致,俱乐部的股权新结构为“433”,其中郑发集团占四成,洛阳旅发集团占三成,建业占三成。股权交割完成后,郑发集团向俱乐部委派两名董事,洛阳旅发集团委派一名董事,建业集团委派一名董事,行业主管部门委派一名董事,共同决策重大事务。
通过以同样方式走上“小康之路”的还有沧州雄狮(原石家庄永昌)。该俱乐部目前也已完成股权改革,由永昌地产集团公司和沧州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沧州市国资委全资子公司)各控股50%。更重要的是,沧州市政府对于全新的雄狮俱乐部非常重视,一心希望将其打造成当地的一张名片。在今年4月举行的球队出征仪式上,沧州市市委书记以及两位市委副书记到场,从中可窥一斑。
此外,中甲俱乐部陕西长安竞技也在完成股权改革之后觅得生机。今年9月,在陕西省政府、省国资委、省体育局共同推动下,陕西水务集团(陕西省国资委控股子公司)与长安竞技签订控股战略合作协议,完成对俱乐部的控股。至此,一度长期欠薪的俱乐部有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
有俱乐部通过股权改革获得新生,同时也有河北、重庆、广州等俱乐部在相同问题上难获进展,如何因地制宜地用好股权改革显然并不简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足球离不开政府的扶持,获得政府更多支持、进而直接参股的俱乐部运营得更加稳定。河北队此番公开生存危机,有可能是想换一种方式推动股权改革,毕竟这是目前唯一能救助俱乐部的方式。
考虑到河北队今年已抛售了绝大部分高薪球员,该俱乐部的开支已经尽可能压缩,因此一旦股改获得实质性进展,俱乐部仍有相当的机会生存下来。目前最大的难题反倒是一向在预算方面“高举高打”的广州俱乐部,在其投资方曝出问题后,俱乐部方面没有任何动作,这才是最危险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