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10-26 第27,029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视点

历时12年共218部约1.8亿字,上海市第二轮志书完整展现申城改革开放史,沪上学界探讨如何深挖地方史志富矿

熊月之: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五个新城”贡献至关重大

       ■本报记者 许旸
      
       “嘉定、青浦、松江、奉贤与南汇五座正在着力建设的新城,是上海城市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主要承载地,代表上海地区不同的文化侧面。对于这些地方的历史文脉,包括历史遗址、遗迹,需要大力发掘、梳理、研究与弘扬,使这些资源成为上海文化地图中心的亮点。”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城市史研究会会长熊月之认为,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五个新城”贡献至关重大。
      
       日前举行的2021年地方志理论研讨会、“建党百年与史志文化”学术论坛上披露,历经12年编修的总计218部约1.8亿字上海市第二轮志书几近完成,全面记录1978年以来上海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完整展现上海的改革开放史。专家们指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地方志这座富矿蕴藏着大量城市建设可借鉴的历史资源。
      
       熊月之在主题演讲中谈到,明清时期,包括五城在内的整个上海地区,都是中国最有活力、最为富庶的地区;近代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很快崛起为中国最大城市,五城相当高比例精英人士依托上海城市,对上海发展贡献至重至大;改革开放以来,五城延续了上海开放品格;现在五城人口中,外来常住人口远高于本地户籍人口,其比例远远高于上海全市这方面比例的平均数,说明这五城处于上海开放前沿。“有人说,松江是上海之根,青浦是上海之祖,嘉定是文教之城,奉贤是民歌之乡,南汇是熬盐之都,所说未必准确,未必令上海所有地方接受,但都说出了其地某一方面的特点。”熊月之从民本思想、实学思想、修身思想资源三个维度解析了“五个新城”所具有的珍贵内涵。
      
       上海多年来重视对志书的开发利用,编纂以志书为基础的普及性、趣味性通俗读物,包括《上海通志》《上海六千年》及“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等。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洪民荣谈到,至2020年年底,全国基本实现省、市、县三级有志有鉴的两全目标;上海市的二轮志书,是全国省级志书平均部数的3倍,覆盖面之广,参编人数之多前所未有。年鉴与地方史作为地方志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也得到长足发展。新修《上海通史》今年正式出版,体现了新时代上海史研究的最高成就。“眼下,开展第三轮修志工作组织管理、编纂模式、编修体例等前期研究,是当前地方志工作的重心。”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重视史志文化,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提出,史志文化完整记录着上海城市发展的红色记忆,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提供借鉴,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提供支撑:“红色文化是涵养引领上海城市精神的宝藏,中国共产党孕育、发起、诞生、出征过程中凝结的伟大建党精神,是红色文化的起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懈奋斗、积极进取,铸就的精神谱系,在上海史志文化中有着充分体现和生动阐释。”
      
       志书是官书、信史,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是中国文化传承不断流的重要载体。浙江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章其祥回顾史志发展时介绍,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已有地方志的萌芽,秦汉以后逐步发展和充实,到宋代体制已臻完备,宋元以来,历代保存下来的旧志有8000余种、10多万卷,约占全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不仅对中华文化的兴衰、存续有着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也是全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说,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志书不但有存史功能,且有育人、资政作用,是广大干部群众不可或缺的重要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