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10-19 第27,022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城事/公告

把“简单”的工作做出了不简单的成绩

上海金融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徐玮十多年不忘初心为民服务

       ■王闲乐
      
       走进福州路209号上海金融法院,穿过古朴的大门和回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科技感十足的诉讼服务中心。中小投资者保护智慧舱、智助立案、不断滚动的大屏幕,虽然平时只有几名工作人员,但在一堆“黑科技”的帮助下,完全可以从容处理上亿元标的的立案工作。
      
       谈起这个诉讼服务中心,上海金融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诉调对接中心、信访办公室)副庭长徐玮如数家珍。上海金融法院成立3年多来,徐玮和立案庭的同事们一起,把立案这件“简单”的工作做出了不简单的成绩。
      
       用心做好“简单”的立案工作
      
       和承办法官相比,立案庭法官往往并不起眼。平时交流时,大家会说:“这个精品案件是我办的”,很少有人会讲:“这个精品案件是我立的”。但在徐玮看来,要把这份简单的工作做好并不容易。
      
       上海金融法院成立第一周,徐玮就感受到了压力。“第一周就来了54件案件,标的总额近10个亿,涉及180多个当事人,纠纷涉及的交易产品、法律关系纷繁复杂,管辖权审查难度极大。”看着一个个用拉杆箱装着材料前来立案的当事人、律师,在堆积如山的A4纸前疲于奔命的同事,直接“累到罢工”的扫描仪,徐玮萌生了一个念头:“能不能用科技手段,减少当事人和法官的负担?”
      
       这个想法得到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徐玮带着立案庭的同事们开始了前期的“用户调研”,充分听取各方的需求。
      
       比如,执行局的法官反映,立案时提交的保全材料容易出问题,经常需要把当事人找来重新修改、做笔录,既增添了当事人的诉累又影响了保全效率。于是,徐玮联合执行局研究对策,将诉讼指引内嵌到“智助立案”系统中,当事人提交财产保全申请的一次成功率大幅提升。
      
       2020年6月,集合了“诉讼业务一窗受理、多元解纷一站通办、辅助事务一键委托、文件材料一柜收转、诉讼服务一屏通览、诉讼风险一次告知”六大服务功能的升级版诉讼服务中心正式启用,立案大厅内的受理窗口被一排液晶电脑取代。这一天,上海耀江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立花拎着小挎包,从中掏出一个u盘,坐在“智助立案”专用电脑前,轻松完成了立案工作。
      
       将心比心让当事人感受司法温度
      
       “立案庭是人民法院面对人民群众的第一线,我们要充分展示立案庭的专业、高效、温暖,打造金牌窗口,擦亮金字招牌。”作为立案庭党支部书记,徐玮曾在支部党员大会上说。
      
       上海金融法院受理的一审案件中,近50%为中小投资者起诉上市公司的群体性证券虚假陈述类纠纷。原告中有不少是普通股民,在金融、法律知识上都有所欠缺,维权起来成本极高。为此,上海金融法院创设了“中小投资者保护智慧舱”。
      
       设计时,徐玮和同事们围绕中小投资者保护智慧舱的功能反复打磨,核心诉求只有一个——实现“智能化”立案。诉讼主体资格自动校验、立案信息自动生成,依托示范判决机制,当事人什么材料都不带,进入智慧舱也能完成立案登记。
      
       这种温暖更体现在立案庭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一位当事人回忆了这样一个细节,她在拆分材料过程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工作人员“很有爱地拿来了药箱、找出消毒棉球和创可贴”。她在上海金融法院成立三周年征文中写道, “立案部门的法官天天面对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接收处理繁重的立案材料,公正无私之外还能饱有一颗关爱温暖当事人的心,着实让我感动并记忆良久”。
      
       “其实做到这一点很简单,就是将心比心,把自己换到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徐玮说。
      
       专心致志办好案
      
       如果对法院缺乏了解,或许会认为立案庭“只立案,不判案”,其实不尽然。徐玮所在的立案庭,还承担了诉前调解、证券群体性纠纷平行案件集约化审理等职能。
      
       方正公司因证券虚假陈述行为被判赔偿4名投资者损失。这不是一起普通的个案,而是全国首例证券纠纷示范判决。4名投资者背后,是上千名有同样遭遇的投资者,总索赔金额高达1.69亿元。示范判决生效后,大量平行案件涌入立案庭。在每月办理近百件传统立案庭案件的同时,还要审理约350起平行案件,占全院案件总数的40%以上。
      
       时间紧任务重,徐玮却对完成审判任务充满自信,这份自信来源于立案庭法官过硬的专业素质。在徐玮的带领下,立案庭的学习研究氛围向来很浓厚。“非排他管辖、不对称条款,这些管辖条款效力的研究,既需要我们熟悉国内法律,还需要我们了解行业实践、域外实践。最近,我们还在研究跨境金融纠纷管辖的适用对象及条件。”徐玮说。扎实的理论为良好的办案效果打下了坚实基础。2018年,徐玮通过在线调解成功化解一起跨区域超亿元金融合同纠纷,入选最高人民法院“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十大典型案例”。
      
       2019年,她向金融机构发送司法建议书,建议在合同中增加多元解纷条款,优先选择诉前调解方式解决纠纷,获当事人积极回应。2020年,她依法审查一起标的额超26亿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仲裁协助保全申请,明确并细化相关仲裁协助保全的相关原则,彰显了内地法院对涉外、涉港澳台商事仲裁的友好支持立场。
      
       “立案法官也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更要勇于应战。”为此,徐玮自加砝码,不让自己有“舒适区”,坚持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思考、不断摸索,也在实践中不断攻破一道道难关。
      
       向世界传播中国金融司法声音
      
       日前,明明是中午休息时间,上海金融法院一间会议室内,十余名青年法官却讨论得热火朝天。 ◆下转第五版(上接第二版)仔细一听,原来他们是从一部热门电影切入,谈起了其中体现的外国金融司法特点。
      
       这是上海金融法院“译研社”组织的一场日常讨论活动。“译研社”汇聚了金融法院43名有志青年,秉承“本土问题,全球视角”的宗旨,分析研究域外金融司法新案例,翻译传介我国金融审判新进展,致力于打造一个前沿、开放、比较的金融审判实务交流平台。
      
       担任“译研社”社长的正是徐玮。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复旦大学法学硕士、英国牛津大学法律与金融专业理学硕士,曾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交换学习。在她看来,金融风险犹如蝴蝶效应,会在各国市场之间传导放大。要防范金融风险,需要有国际视野。
      
       翻译英文版管辖规定、诉讼指南,更新英文版门户网站新闻,参与“庭审智能传译系统”的开发,编写涉外、涉港澳台金融纠纷典型案例……在徐玮的组织下,三年来,“译研社”翻译作品40余篇,被国内外知名期刊刊载。翻译校对上海金融法院案例、新闻稿件等百余篇。
      
       2019年10月,英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奇勋爵一行参访上海金融法院。英格兰及威尔士高等法院前法官威廉·布莱尔爵士说,他通过上海金融法院的网站,更好地了解了中国金融司法实践。罗宾·诺尔斯法官代表伦敦金融法庭主动提出与上海金融法院相互交换、共同发布重要金融案件判决的合作建议。
      
       曾有人感到不解,以徐玮的履历,如果去律所或者企业,不是能赚更多钱吗?对此,徐玮说,自己对法官这个神圣的职业充满向往。
      
       “本科时,我去上海二中院旁听一场劳动纠纷的庭审。庭审结束后,书记员和当事人都走了,法庭的灯也暗了,黑漆漆的法庭只剩下我一个人。我悄悄走上审判席,轻轻地敲了一下放在桌上的法槌。”
      
       十多年过去了,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