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薄小波
家住奉贤区四团镇的张先生现在给天然气充值,只要走上15分钟到家门口的政务自助终端上办理就行,而以往他需要跑到受理窗口才能办,来回得花上近两小时,这正是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给百姓带来的便利。
从电子政务门外汉成长为“一网通办”代言人,奉贤区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顾晓燕已经和同事们为此辛勤耕耘了整整6年。她说:“能够解决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获得感。”
奉贤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2019年位居全市第三,2020年综合排名全市第二。目前,在顾晓燕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奉贤区行政服务中心可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399项、“一网通办”服务事项1389项、审批事项1166项。
从“电子政务”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2015年,顾晓燕从奉贤区总工会的窗口管理岗位转至奉贤区行政服务中心信息技术科。业务范围、服务对象的巨大跨越,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面对建设“网上政务大厅”的工作要求,顾晓燕向书本学,向身边的人学,向实践学:《中国电子政务》《电子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等几十本书放在办公桌和床头,她成了一名认真读书记笔记的好学生;为了一个技术问题,她一遍遍向兄弟单位懂信息化技术的前辈学,一声声“老师”让她成为同行眼中最勤奋的学生,不懂就问,错了就改。
“一网通办”的核心是要数据共享,如何说服政府职能把原有的系统统一到一张网上,还要改变传统工作习惯,从线下面对面审批改为线上不见面审批?顾晓燕带领着科室同仁们一家一家单位跑,一次一次介绍“网上办”的理念。梳理出涉及11个部门81个事项无系统后,她就和同事们挂图作战,与这些部门不断协调沟通,向市级相关部门请教,与技术支持方研讨打磨。足足90天的奋战,终于实现了无系统事项100%上网。
“一网通办”不仅“能办”,还要“好办”“快办”
“一网通办”实现了“能办”,要让企业和百姓满意,必须在“好办”“快办”“愿办”上下功夫。在去年一次奉贤区市民开放日活动中,一位市民代表吐槽:天然气充值太不方便了,做饭时天然气突然“断气”,要从奉贤东乡跑到西乡,驱车一个多小时,才能赶到天然气充值窗口,有时窗口都下班关门了。
这位市民的吐槽,触动了顾晓燕。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从去年8月开始与奉贤天然气公司展开沟通,从方案拟定、技术打磨、账号安全,到读卡识别、能否退款等各类问题反反复复研讨。经历了4个月攻关,在天然气公司的配合下于今年1月启动试点,在政务自助终端上线了充值事项。上线7个月半以来,充值次数3326次,充值金额达到120万元,受到了百姓的广泛欢迎。
有一次,顾晓燕去西渡街道关港村调研,一位市民正在“一网通办”政务自助终端机上查询公积金缴纳明细,打印后心满意足正要离开时,他咕哝了一句:如果这个机器能像机器人一样和我对话就更灵光了。顾晓燕查阅各地终端的先进功能,然后去请教市大数据中心,最后与技术方打磨沟通,两个月后,全市首创的一款终端智能语音助手诞生了。
大胆尝试实现三地跨省通办
去年11月2日,上海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取得重大进展。奉贤区作为东道主,迎来从广东惠城、江苏江阴远道而来的政务工作人员,三方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
此后一周内,顾晓燕从电话沟通、微信联系到面对面协商,拟定了一连串通办事项。三地按照“高频优先、应上尽上”“线上优先、线下补充”“实现一批、公布一批”的原则,线下设立“跨省通办”专窗,实现“收受分离、异地可办”,线上开设“跨省通办”专栏,充分发挥数字政府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作用,实现“一地认证、全网通办”。
有了参照,奉贤区之后又与安徽巢湖、浙江平湖等地实现跨省通办。目前,奉贤区跨省通办事项已有177项,涉及户籍管理、医保、养老、公积金等方面。去年11月,奉贤区与安徽巢湖之间首张跨省通办的企业变更营业执照顺利诞生。下一步,还将考虑跨省通办与“一件事”联办有机结合。
如今,顾晓燕从数据应用科科长转到了奉贤区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的岗位。“无论身处哪一个岗位,只要心里有群众,路跑得再多也不会累。”顾晓燕说,今后还要加倍努力,让百姓多一分满意,让企业少一点烦心。
人物小传
顾晓燕,女,中共党员,现任奉贤区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曾任奉贤区政务数据管理中心数据应用科科长。她勇于开拓,主持打造了“一网通办”奉贤频道,打响了奉贤政务服务新品牌。奉贤区“一网通办”工作在全市评估中屡创佳绩,2019年、2020年分别排名全市第三、第二。她个人先后获得2015年度、2017年度、2020年度奉贤区行政嘉奖,2019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2019年度、2020年度奉贤区“金牌店小二”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