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渊
青砖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潺潺,在距离上海市中心最近的古镇七宝,江南水乡特色的老街上,羊肉、七宝汤圆、蟹黄汤包等特色美食飘香,市民游客徜徉其中,老屋经过修缮改造焕然一新……这一系列的获得感,与七宝古镇管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副书记李君遐带领团队持续不懈的努力密不可分。
2014年“接棒”七宝老街时,毫无基层工作经验的李君遐有点“懵”。但作为一名党员,她没有任何犹豫,坚守初心使命,带领团队扎根一线深入调研,制定了业态调整和区域能级提升、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创新、民生改善、丰富文化内涵建设等多个课题。如今,七宝古镇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安全隐患消除,古镇历史风貌得到保护,老街居民和游客幸福感双双提升,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江南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啃下安全整治“硬骨头”,探索民生与风貌保护并举之路
“那时,七宝老街充斥着卖臭豆腐、蹄髈、羊肉的小店,还有在任何一个古镇景点都能买到的小工艺品,不免落入‘千镇一面’的俗套。”李君遐回忆,当时老街已积累了相当的口碑和影响力,但也面临拐点——商居混杂,多重主体有着多元诉求,大客流、私搭违建等又藏着安全隐患。
将小吃街沿街数百个液化气钢瓶全部拔除,拆除消防通道上的私搭乱建、拓宽疏散通道……上任一年多,李君遐逐一啃下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至2016年上半年,古镇核心区域商业街基本完成安全整治。与此同时,她请来专业团队制定“七宝老街民俗古镇开发方案”,将商铺管理权统一归集到古镇,通过公开招拍租形式,择优筛选商户入驻。就这样,古镇业态和营商环境有了显著提升。
针对老街人员结构复杂、路网密集的特殊环境,李君遐进一步创建了“微网格”精细化管理机制,将古镇区域细化为8个微网格,此后不断迭代升级,并将微网格与党建网、服务网有机融合。比如,针对乱停车等日常事件,基本上做到“1分钟响应,5分钟处理完毕”。去年疫情发生后,李君遐带领团队第一时间推出古镇区域出入“小白卡”及分色管理制度,对居民、商户、游客等各类人员进出形成有序管控。
2019年起,李君遐团队又挑起另一个重担——启动七宝老街旧改项目。“老街内各种性质的房屋盘根错节,要求改造的声音此起彼伏。同时还要保证老街景区正常运转、居民正常生活,项目难度超乎想象。”今年6月底,7个地块改造工作完成,改善了老街居民的居住环境,探索出一条改善民生和历史风貌保护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老街建起“世界风情街”,打造招商引资、海外引智示范点
作为七宝古镇的“运营者”,李君遐提出“以文化为引领”,致力于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和特色发展。
2019年,李君遐牵头打造“七宝里弄”美食品牌项目,将原先个体经营的传统特色民俗小吃汇聚起来,通过整体规划和包装运营,使特色小吃走出古镇、走向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去年疫情期间,老街又与镇相关部门、外卖平台达成合作,帮助小商户们迅速推出半成品套餐,实现自救。
去年底,七宝老街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但对李君遐和同事们而言,老街新的征程刚刚开始。
“老街自古商业交汇、人流旺盛,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应当发挥先天优势,搭建平台,让人流、商流、信息流充分汇聚交融,为区域经济发展蓄能。”“十四五”开局之年,李君遐谋划着老街进一步融入国际舞台,打造一处别致的“国际会客厅”。
今年,七宝老街启动“世界风情街”建设,致力于打造海外华侨华人商业创业街区,与古镇风韵相互映衬。
位于横沥路上的“海创空间”已落成开放,这是李君遐带领团队请来的虹桥海外华商会进博及贸易促进中心,进驻古镇打造的海外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将重点服务进博会商务交流、海内外文旅交流,帮助海外企业走进来,促进国内产品、技术走出去,为古镇注入新的生命力,打造招商引资、海外引智的创新示范点。
人物小传
李君遐,女,198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14年起任七宝古镇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副书记。她扎根基层一线,在社会治理、文商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带领七宝老街快速发展,收获各级荣誉数十项。她本人先后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闵行区新时代好青年”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