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9-01 第26,97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持续打造一批标志性节点、建成一批便民驿站、开放一批老建筑

让“一江一河”成为上海公共活动新地标

       ■本报记者 史博臻 张晓鸣
      
       将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市民,这是上海打造高品质滨水空间的出发点。记者从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十四五”时期,上海继续精雕细琢、寸寸用心,持续打造一批标志性节点、建成一批便民驿站、开放一批老建筑,让“一江一河”成为凝聚人气的公共活动新地标。
      
       标志性节点提升改造
      
       随着“一江一河”岸线贯通和功能提升,上海正优化完善并持续打造滨江公共空间标志性节点。
      
       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介绍,黄浦江两岸加快实施北外滩贯通和综合改造提升、浦东陆家嘴港务大厦迁建,打造世界级城市会客厅新地标;建设杨浦大桥公园、世博文化公园、三林楔形绿地等标志性的绿地公园,活化利用现有绿色空间,形成承载户外公共活动的活力与景观节点。
      
       苏州河两岸推动重点区域、重要节点的提升改造,如黄浦和虹口的河口区域、静安的浙北绿地、长宁的华东政法大学、普陀的“苏河之冠”等区域,要成为景观亮点和重要功能节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营造亲水岸线,打造苏州河沿线“景观墙”“景观桥”,建成M50园区、隆德路等区域的一批新建桥梁,对既有桥梁、防汛墙开展景观改造,进一步整治两岸建筑立面,同步提升沿河市容环境,确保沿线市容面貌与公共空间相得益彰。
      
       同时,全面开展跨河桥梁的桥下空间整治,植入艺术、文化、体育、健身、亲子、休闲设施,将现状的消极负面空间打造为阳光活力空间;继续优化苏州河沿线的交通组织,部分区域有条件的,推进沿线道路禁机、单行等措施,形成更高品质的慢行休憩空间。
      
       立法工作正加快推进
      
       还景于民、还岸线于民后,“一江一河”沿岸的便民设施不断完善。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主任、市“一江一河”办主任姚凯表示,黄浦江沿线今年预计建成开放虹口置阳、国客中心、黄浦南外滩五库以及宝山吴淞滨江、杨浦滨江中北段等8处驿站;苏州河沿线今年计划建成开放滨河驿站12处,将提供差异化、多样化、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一江一河”将在建设中注重发挥广大市民的主体力量,发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前期规划和设计,参与后续管理和运营。
      
       “一江一河”滨水空间立法也在加快推进。姚凯介绍,市人大、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司法局正在加快研究、携手推动滨水区域条例的制定工作,目前已完成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计划9月份进入审议议程。
      
       相关条例将对影响公共空间社会秩序的行为、活动,实施疏堵结合,通过设定限制性和禁止性行为规则来规范,如遛狗、垂钓、放风筝等,有望通过划分特定区域、特定时段的管理措施,引导有序开展。对影响或破坏公共安全、市容环境等行为,如损坏重要设施、车辆驶入慢行通道、捕捞和放生等行为、活动,将被设定为禁止性行为。
      
       推进部分老厂房、老建筑向公众开放
      
       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王为人介绍,在实现滨江、滨河公共空间贯通的基础上,杨浦永安栈房、浦东民生筒仓、徐汇上粮六库、虹口河滨大楼、华东政法建筑群等一大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街区将被逐步修缮、功能植入,全面启动两岸城市更新,推进部分地标性老厂房、老建筑向公众开放,打造滨江滨河岸线新亮点。
      
       苏州河未来的水陆联动将给市民游客带来新的感官体验。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市“一江一河”办常务副主任朱剑豪透露,将结合水上活动的需求,进一步完善码头布点和水上活动的设施规划,统筹考虑陆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水上活动资源,实现整体联动,激发活力。
      
       在具体实践中,首先要加强活化利用历史建筑,沿线河滨大楼、福新面粉厂、华东政法历史建筑群在修缮和整治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底层建筑空间的开放,形成陆域和水域的亲水互动,利用功能的注入、历史元素的提炼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海派文化历史传承。同时,进一步注重水上体育活动、旅游线路和沿线历史文化遗存的互动,打造休憩、文化探访、水上体育等活动相结合的富有活力的生活空间。
      
       其次,加强沿线地区的文旅资源整合。如普陀依托梦清园—浅水湾、莫干山路时尚创意街、M50等活化空间,已形成品牌效应,后续将进一步改造提升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纺织博物馆、梦清馆等文博场馆。“十四五”期间,还将重点推进包括嘉定南四块区域,普陀长风西片区、M50园区—宜昌路特色街区,长宁一纺机区域、静安东斯文里、苏河湾地区,黄浦北京东路沿线等区域的城市更新,使苏州河两岸逐步成为宜居生活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