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8-27 第26,969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1版:健康生活

勇担老年医学发展的历史使命与重任

       口述人:王传馥(华东医院原院长、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
      
       华东医院成立于1951年,前身是建于1921年的宏恩医院。作为“华东人”,我见证了华东医院从干部医疗保健医院到向全体市民开放、从80张床位到700余张床位、创建以老年医学为中心的学科特色、被评为三甲综合医院的全过程。在华东医院的工作经历让我坚信,年轻人要培养好,第一条要先做好人,然后是当好医生、当好护士、当好医务工作者。第二要学好自己的业务,心里要装着人民群众。医务人员就是为人民服务,华东医院为人民服务,既要做好传统的干部保健工作,也要竭尽全力为市民们服务好,总之,要用真本事为人民服务好。
      
       打开新局面:开放为市民服务
      
       都晓得华东医院以干部医疗保健为特色,做好这项工作,两件事让我印象很深。那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一位领导与投资商谈判后不久,觉得身体不适,回房休息后更觉心前区闷痛加重。华东医院、长征医院的医务人员前去抢救,当我赶到时,尽管患者的血压已经升上来,但人仍然昏迷……直至3天后,这名患者的病情才稍稳定。在华东医院,我们对该患者治疗了6年之久,一摞摞病史堆起来有好几米高。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很深——谈判成功了,干部累坏了。也因此,更坚定了我们作为“华东人”的使命,一定要精研业务,让我们的同志能为党、为国家好好工作,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还有一件事是1999年,95岁的文坛泰斗巴金住进了华东医院。当时巴金的病情已经比较重了,经抢救了一段时间才有好转。令我最难忘的是华东医院为他庆祝99岁生日,大家一起为巴老做千纸鹤,共99只挂在病房。巴老当时不能讲话了,但我去查房时,他紧紧握住我的手,说明他是知道的,家属也很感动。救治巴老给我的体会是,我们党对民主人士也是一视同仁、全心全意的。
      
       上世纪60年代,华东医院一个病区只设两名住院医生、一名主治医生、一名主任医生。当时,不但床位少,病种也不多,科室也较少,只设了内科、外科、神经科、中医科、麻醉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药剂科、放射科、营养科、心电图室、超声医学科。年轻医生来了后认为学习少、实践少,不是很安心,提出是否可以对外开放,将干部医疗和市民医疗分开。
      
       怎么开放?最后研究决定:与北面的公费医院合并,两院合并后,不仅职工增加,患者也多了,科室、病种、床位也都增加了,床位合起来约270张。华东医院全面对市民开放后,医生增加医疗工作量,积累临床实践经验,既为人民服务好,又为干部服务好,年轻医生也安定多了。
      
       传承好作风:认真细致、兢兢业业
      
       “华东人”有着独特的传统,这可以从医院如何选人说起。当年市里规定,华东医院有毕业生选择的优先权,医学院毕业班的名单到我们手里,我们会通盘考量“德、智、体”等各方面情况,多轮考察后再决定录取。
      
       患者的病情是隐私,在华东医院更是严格遵守这条“医家纪律”,医院里还口耳相传着一些话,比如“不该说的不说”,连家人也不能说……这事关医者操守,也是华东医院的规矩。因此,凡进入华东医院工作的毕业生,都要有“分寸感”。
      
       华东医院医护人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工作认真细致、服务态度好。以护理工作为例,护理人员针对肺气肿、肺部感染的患者有一套自己研究出来的护理办法——翻身、拍背、咳嗽“三部曲”,除了晚上休息,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护理。拍背是体力活,并不轻松。后来护士们又想到做雾化可以湿润呼吸道,加上翻身、拍背,这样痰就更容易咳出来。就这样,不少老人呼吸衰竭送到我们医院抢救,经细致护理,慢阻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炎症很快获得控制,病情好转也快。
      
       对一些重病人,我们要安排特别医生、特别护理,护士三班制守在病人旁边。护士们还有“两头班”,紧急情况下,会叫醒“两头班”的同志起来。这样下来,大家的工作强度很大,但都兢兢业业,这里党员团员多,凡事都是“争先”,劲头足。
      
       擦亮品牌:做强做深“老年医学”
      
       “老年医学”是我们医院的一张“王牌”,老年病人有时“东痛、西痛”找不到原因,做康复治疗后,不痛了。这里头其实包裹一门大学科。当时的市卫生局就成立了康复医学会,我担任常务副会长、郑洁皎主任任秘书长,办公室就设在华东医院。原国家卫生部提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华东医院在这四个方面都开展了工作,康复医学是其中一个方向。
      
       康复医学与老年医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华东医院薛邦祺老院长一直非常重视“老年医学”,他建立了老年医学研究室。到王赞舜老院长时,将之提升到老年医学研究所,到我是第三任接棒者,1993年接他的班。我们发现,老年人多了,研究课题也多了——怎样延长寿命?学术界就提出“抗衰老”的课题。当时由马永兴、郑志学、朱汉民和我主要研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成功研究了复方海蛇胶囊,对轻度神智功能减退有一定效果,后来投产用于临床。
      
       王赞舜老院长、诸骏仁教授和我还一起研讨创办了《老年医学与保健》杂志。为了培养康复人才,郑洁皎主任和我被聘为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老年医学》编委会委员,参与编写《老年康复治疗》部分。
      
       我担任上海康复医学会常务副会长时,将组织三甲医院成立“康复医学科”作为重要任务,我们办学习班,培养理疗科的医生从事康复医学工作。华东医院、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瑞金医院是上海最先成立康复医学科的医院,后来逐渐推广到所有上海的三甲医院,如今,“康复医学”“老年医学”都越来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