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临港记者 祝越
企业设立当年即可享受税收优惠,这样的政策更多关键领域企业有望享受到。日前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中明确,在总结临港新片区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在浦东特定区域对符合条件的从事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样核心企业在成立初期就有了更多发展机遇。
3批93家企业获所得税优惠资格
2019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为更好服务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与特殊经济功能区定位相适应的税收政策相继落地。
2020年7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对临港新片区内从事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相关产品(技术)业务,并开展实质性生产或研发活动的符合条件的法人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该政策真正实现了企业当年设立、当年即可享受税收优惠的目标,在首批认定名单公布后的第二天,就已迅速惠及企业。”纳入首批优惠名单的上海南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桂芝表示, “税收政策的支持,可以有效缓解公司发展中面临的资金压力,集中有限资金用于突破技术瓶颈,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保障。”
截至目前,已有3批93家企业列入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资格名单,大多是新片区成立后设立的“专、精、特、新”类企业,名单内企业已享受减免税额合计达2.76亿元。
税收红利加快关键领域技术研发
为方便企业随时随地进行申报,临港新片区创新性地搭建了网上申报系统,实现政策申报一站式受理,便于企业申报,更便于申报数据的规范化集中处理,全面提高资格认定工作的效率。临港新片区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处长张彤介绍: “新片区已采用全年常态化申报受理,阶段组织评审及上报的方式,让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第一时间享受政策红利。”
截至今年8月8日,临港新片区已完成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专项628个项目的立项、中期、验收、调整等申报工作,其中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临港新片区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专项、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专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创新环境、小巨人专项、服务业专项、企业所得税认定、海洋专项等,超过500家新片区企业得到政府财政资金的扶持,扶持资金总额近45亿元,将极大帮助企业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加速设立企业研发中心,促进技术升级,打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税收政策的创新突破,为加快关键领域技术研发、打造创新产业集群提供了制度保障,对于培育优质的产业生态起到了正向引导作用。张彤透露,临港新片区在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区内产业招商签约超290个项目,涉及总投资约3500亿元。到2025年,产业规模总体将突破6000亿元,力争打造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智能新能源汽车3个千亿元级集群,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3个五百亿元级产业集群,氢能、绿色再制造2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助力临港新片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创新政策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总部坐落于张江科学城的达而观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提供文本智能处理服务的高新技术创业公司,五年前从一间30平方米的办公室起步。如今的“达观数据”已成为国内智能办公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申请有100余项发明专利,多次斩获ACM国际数据竞赛重量级奖项。
“税收优惠政策的加持给了我们大胆创新的底气。”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陈运文说, “成立至今,公司享受到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软件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等政策,累计减免税款百万余元。这些节省下来的资金就是‘及时雨’,全部用在了新产品研发、知识产权申请等关键环节。”
“中共中央、国务院《意见》对于科创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政策将为浦东新区产业发展再次注入强劲动能,并在更广范围内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其他相关领域联动发展。”陈运文说, “上海有着培育创新企业发展的肥沃土壤,也有非常好的产业应用资源。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的不断壮大,也将更加有助于智慧城市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浦东新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吴健表示,浦东新区税务部门将聚焦重点产业发展,结合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继续发挥好排头兵、开路先锋作用,以快速行动和务实举措稳妥推进各项税收政策落实落地,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贡献税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