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8-13 第26,955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4版:教科卫/人民政协

新疆哈密翼龙动物群首次发现大型恐龙化石,还原亿年前古哈密“龙世代”——

天上翼龙飞,地面巨龙行

中国丝路巨龙(左)与新疆哈密巨龙(右)及哈密翼龙动物群生态复原图。 (创作/赵闯)
       本报讯(首席记者许琦敏)一亿多年前,新疆哈密曾是翼龙的天堂。最近,古生物学家在翼龙留下的骸骨化石的富集地区,又发现了一些大型多孔椎类恐龙化石。它们究竟是翼龙的邻居还是敌人?今天凌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旗下《科学报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领导的中国和巴西合作团队的相关研究论文,这些发现还原出了一个生机盎然、丰富多彩的远古湖泊生态群落。
      
       2006年,汪筱林带领古脊椎所哈密科考队在新疆哈密发现了庞大的翼龙化石群,如今这里已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最富集的翼龙化石产地。在数以亿计的翼龙化石埋藏中,间杂散落着不少大型蜥脚类恐龙的椎体和兽脚类恐龙的牙齿等骨骼。由于暴露地表的化石表面风化破碎严重,这些骨骼很难被收集。于是,科学家和化石修复技术人员想出了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办法,对皮劳克(石膏包)采集下来的尚埋藏在岩石中没有暴露于地表的另一侧进行修复。最后,他们分别在2008年、2013年和2016年的抢救性采集中,获得了此次报道的三件化石——一段关联的颈椎、一段关联的尾椎和一段荐椎。
      
       “这些化石发现于吐哈盆地下白垩统吐谷鲁群胜金口组,那是距今约1.3亿至1.2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湖泊沉积。”汪筱林介绍,多孔椎龙类蜥脚类恐龙的体型都十分庞大,根据其中两件椎体的大小推断,它们的主人身高一个超过20米,另一个约17米。从修复后的标本来看,这三件标本分别为6节关联的颈椎及颈肋、7节关联的尾椎和一段破碎的荐椎,其中前两件标本被分别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分属于盘足类和巨龙类。
      
       汪筱林告诉记者,之前在新疆白垩系地层中还没有发现过多孔椎龙类化石,唯一的蜥脚类恐龙是在准噶尔盆地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发现的似亚洲龙,由于标本破碎,其分类位置和命名有效性尚存在争议。而盘足龙类最早在上世纪20年代发现于山东蒙阴,这是首次在新疆发现它的踪迹。更有趣的是,与尾椎保存在一起的,还有一枚兽脚类恐龙的牙齿,这也是该地区首次发现其踪迹。“巨龙类是植食性恐龙,兽脚类恐龙是食肉动物,这说明当时生态环境相当好。”汪筱林说,当地地层中还有大量树化石,由此可见,当时哈密古湖泊内水草丰美、鱼类繁盛,岸边植物茂密,翼龙在岸边筑巢、水中捕鱼,而巨大的植食性恐龙则优哉游哉地饱食终日……
      
       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的发现增加了哈密翼龙动物群多样性,同时也增加了我国早白垩世蜥脚类恐龙的多样性。两种多孔椎类恐龙的出现,为这一恐龙类群演化提供了新信息,进一步支持了亚洲早白垩世多孔椎龙恐龙广泛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