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7-06 第26,917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7版:要闻/公告

投诉率降了、“钱袋子”鼓了……闵行区所有小区100%创建“红色物业”

“红色物业”助力高品质生活 居民成最大受益者

       ■本报记者 周渊
      
       12345市民热线涉“物业管理类”案件同比下降10.3%,各小区公共收益入账2.01亿元……投诉率降了、“钱袋子”鼓了,在闵行区,“红色物业”带给社区的变化有目共睹,居民成为最大受益者。
      
       经历了快速城市化进程和大量人口导入,闵行区基层社区治理面临新挑战、新要求。闵行全区有1000多个小区、270余家物业服务企业。曾几何时,反映小区管理方面的投诉占全区总数的21.5%,位居十大热点信访榜首。
      
       为破解这一难题,闵行区从2017年开始探索党建引领的“红色物业”,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推进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协同运转,有效扭转物业服务满意度低的情况。目前,闵行区所有小区100%创建“红色物业”,200个小区成为示范社区,“美好生活合伙人”的理念深入人心,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用好“三驾马车”,切实解决社区“停车难”
      
       600个地面车位、1200辆私家车,曾经,颛桥镇龙泽苑小区的居民每天都要进行“抢车位”大战,没抢到的只能在小区绿化带、消防通道“见缝插针”。与此同时,拥有403个车位的小区地下车库却闲置十多年,并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
      
       若能“唤醒”地下车库,便可缓解社区停车难。转机出现在去年5月,依托“红色物业”机制,颛桥镇引入闵房物业公司,为该小区试点物业“托底”服务。从居民投诉最多的地下车库着手,在党建引领下,“三驾马车”高效运转,对地下车库修缮方案反复斟酌,进行系统改造。历时50天,闲置10余年的地下车库焕然一新,释放的车位切实改善了乱停车现象,邻里关系也更和谐。
      
       数字化赋能,“智慧安居”提升治理能力
      
       在“红色物业”实践中,毗邻“四叶草”的新虹街道在闵行区率先研发物业监督评价系统和2.0版“物业服务直通车”。物业管理问题实时采集、“一键派单”和事后评价的闭环流程让社区物业管理有了网购般的体验。在此基础上,街道全面推进“智慧安居”工程,以数字化赋能,进一步提升“红色物业”精细化水平。
      
       近万个智能烟感设备实现高层楼栋全覆盖,智能消防栓、违停地磁感应、防高空抛物抓拍、楼道堆物感知……依靠这些遍布社区的“神经元”和房管条线数据归集、居民投诉,“智慧安居”平台描绘出一幅数字社区新图景:对于智能电梯运行、小区违停、高空抛物等问题实时响应,全程智能分析、自动派单。记者注意到,6月新虹街道自动发现案件数量达6300余起,居民投诉仅有8起,处置率达到100%。
      
       党建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居民品质生活幸福感
      
       在一项针对闵行区“红色物业”的调研中,80%的受访者对小区物业服务表示满意,称“红色物业”提升了幸福感,更有九成人表示提升了整体生活品质。
      
       “红色物业”推进过程中,闵行区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18年建立区级联席会议制度,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定期评估推进情况。推动公安、房管、城管等执法力量下基层、进社区,让居民区党组织有能力、有资源、有方法推动社区治理。
      
       此外,闵行区还为“红色物业”创建提供菜单式模板,围绕日常制度、公共收益、物业选聘等6大类25项指标,制定业委会运作规范化评估标准,确定37项评价指标和综合标准,并开通“闵行物业行政监管评价系统”,由大数据自动生成白皮书,强化物业服务重点监管。
      
       眼下,闵行区首创的“红色物业”模式正在上海各基层社区推广。今年以来,闵行区还成立了新时代上海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组建“红色物业”学院,推动基层党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为实现超大城市高效能治理、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