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7-04 第26,915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版:要闻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在上海影视界引发强烈反响

以有流传度有影响力的精品画出最大同心圆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上海影视界引发强烈反响。上海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创作中坚力量纷纷表示,总书记重要讲话既饱含深情又满怀豪情,是百年大党的宣言书,是新征程的动员令。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始发地,也是中国链接世界的枢纽,沪上影视人将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汲取力量,牢记“国之大者”,站稳人民立场,以赤诚心投入创作,用更多有流传度、有影响力的精品广泛凝聚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
      
       赓续红色血脉,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郑大圣注意到,总书记在讲话中以32个字首次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在建党百年这个重大而庄严的日子,总书记强调伟大建党精神,正是‘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历史中汲取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力量与决心”。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目前,影片《1921》正在火热上映中。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这正是《1921》的核心主题。作为该片联合导演,郑大圣说:“七一那天中午,剧组重返中共一大会址,我们身后就是望志路106号的门牌,红色血脉触手可及。总书记在讲话中一次又一次提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想到,影片中李达有句台词,‘偌大一个中国,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而身处当下,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如在热烈回应革命先辈:我们点燃了自己的火种。所有人对此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他认为,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用动人的作品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是创作者的使命担当。
      
       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近年来出演了不少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沉浸式的创作让我们一次次重返历史。总书记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就是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无数次从革命历史遗址、文物、史料中看见的事实。”上海出品的《光荣与梦想》作为庆祝建党百年的主题剧目播出后,剧中对战争场景的呈现触动了万千观众。身为该剧毛泽东的扮演者,佟瑞欣至今记得血战湘江、毛岸英牺牲等场景。“总书记在讲话中深情缅怀了老一辈革命家,深切怀念了革命先烈、革命烈士以及近代以来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顽强奋斗的所有仁人志士,我深受感动、备受鼓舞。这也是文艺工作者投身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价值与意义,希望我们能拿出更多传承精神的作品,让观众感知‘中国人民是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鼓励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以人民为中心,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电影集团一级编剧王丽萍为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深深触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抒发了共产党人顶天立地胸怀伟业的英雄气概,激荡人心,充满力量。与此同时,又始终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同频共振。”她留心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数十次提及“人民”,“作为文艺工作者,讴歌伟大时代,抒写时代华章,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王丽萍的父亲是一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党员,常常怀念起杨根思同志等牺牲的战友。她说,先辈们身上闪耀的,正是对党的忠诚以及“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精神代代相传。她表示,作为一名党龄37年的文艺工作者,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立足上海这座人民城市,要以实际行动去抒写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抒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这位金牌编剧写作的反映百姓生活的电视剧先后走出国门。《媳妇的美好时代》《大好时光》等以人民为中心创作的精品剧目,让不同国家的观众了解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我们的中国故事,无处不在。我在社区,看见过很多党员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的故事;我在基层,也采访过很多优秀党员,他们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今后我们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追求德艺双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行风,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欣欣向荣的气象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7月1日上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外宣团队集体收看了直播。中心副主任朱宏告诉记者,团队每一个纪录片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充满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激情。“大家看完后情不自禁唱起了《国际歌》,深深感慨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她说,团队在直播后围绕如何在外宣纪录片中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开了积极讨论,还学习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组织翻译的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英文版。“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一直思考的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很有启发,为我们纪录片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即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从历史的角度向世界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用鲜活的事例、翔实的数据,向国际社会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今年春天,由该团队制作的中英双语系列纪录片《行进中的中国》第一季聚焦中国脱贫攻坚,播出后引发广泛关注。即将启动的第二季,内容涉及中国制度、经济、科技、生态文明和民生等话题。朱宏说:“我们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尤其是要展现中华民族欣欣向荣的气象,展现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展现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的新机遇,展现一个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