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6-29 第26,910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3版:要闻

完成3.85公里架空线入地,周边6.4万平方米拆违,总长1.8公里沿线店招店牌及立面整治和业态调整——

风貌展新颜民生得保障 龙华烈士陵园周边综合整治告捷

       ■本报记者 顾一琼
      
       经过近一年整体更新改造提升,龙华烈士陵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于近期告捷。整治项目完成3.85公里电力架空线入地,完成周边约6.4万平方米拆违,同步完成了总长1.8公里道路沿线店招店牌及立面整治和业态调整,全方位提升了龙华地区整体品质和独特景观风貌,充分展现出龙华地区的红色文化、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使之成为具有唯一性、独特性的红色文化精神地标和城市景观地标,也成为让老百姓满意、年轻人喜欢的公共文化空间,以全新风貌迎接建党100周年。
      
       整治项目包括三个重点——龙华广场项目、龙华新村综合改造项目、龙华塔及龙华寺保护修缮项目。涉及周边龙华路、龙华西路、天钥桥路、龙水北路、宛平南路5条主要道路沿线的景观提升,以“做减法、全要素、一体化”为原则,一街区一方案,顺利完成三大类40余项整治提升任务,不仅把握色彩、城市家具、灯光、道路铺装、建筑外立面等,整体提升街区精细化治理水平;同时注重改善民生,同步进行周边旧住房改造、小区综合治理、架空线入地等整治。
      
       龙陵前广场、塔院广场、市民广场各有特色又有机相融
      
       为全力支持配合龙华烈士陵园进一步深入挖掘传承红色资源,着力打造“革命烈士纪念地、初心使命教育地、红色文化传播地”,多家区域单位通力合作,以“文化引领、科学规划、精细设计、统筹实施”为思路,开展龙华烈士陵园周边综合整治。
      
       其中,龙华广场项目为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整体景观提升工程先导项目,项目立项面积2万余平方米,总建设改造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方案通过打造银杏为主的景观大道和龙华烈士陵园入口广场的景观,妥善厘清了龙华寺与龙华烈士陵园两条空间轴线关系,协调了龙华塔、龙华寺和龙华烈士陵园等城市节点,再塑古韵龙华新地标。
      
       建设过程中,将原来废弃多年的场地变为多功能市民广场,同时在广场中塑造具有红色文化的标志性承载物,注入新的灵魂核心,整合龙陵南广场区域。
      
       如今的龙华广场,已形成龙陵前广场、塔院广场、市民广场三个既各有特点又能有机融合的公共空间。龙陵前广场在原貌基础上保留了上世纪90年代设计的仪式感,搜寻采用与当年所用相同的石材,将原龙华老街相邻部分补充完整。塔院广场的围墙既是“墙”也是“廊”,提供了一个古朴宁静的观塔空间。而市民广场中央视线开阔且绿化环抱,为周边市民群众提供了休憩活动的现代化空间。
      
       建立项目临时党支部,让改造提升深入居民住宅里弄
      
       项目建设中,针对周边居民的民生现实所需,进行梳理并开展微设计、微更新工作。主要涉及6处住宅小区综合整治、4处市政设施美化、14处约9000平方米绿地景观提升及总长度1.8公里的建筑外立面、店招店牌整治等。推动实施天钥桥路、龙华路、龙华西路、宛平南路、龙水北路5条道路的架空线入地工程,连点成面、连线成片,形成了具有集中度和显示度的无架空线示范区。
      
       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项目建设中,徐汇区建管委与龙华街道、枫林街道、市南供电公司、龙华烈士陵园等10余家单位联合组建“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综合提升项目”临时党支部,聚焦商户清退、旧住房改造和周边环境整治三大战役,重点围绕沿线建筑立面整治、道路品质提升、店招店牌美化、绿化景观提升、违法建筑整治等展开工作。同时深入居民住宅里弄,推进龙陵周边车行道及人行道整治、围墙提升、外立面整治、公交站点整治等。
      
       目前,周边道路架空线入地工程全面竣工,圆满完成50余家商户清退、龙华新村改造工作,龙华广场正式开放,龙华区域整体风貌全面提升。
      
       上图:“秋江塔影”再现龙华。本报记者 赵立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