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6-09 第26,890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7版:国际/教科卫

“美国陷阱”之一:

政策反复无常 干扰世界稳定

       近年来,美国的对外政策呈现出日益显著的不确定性。从奥巴马政府到特朗普政府,再到拜登政府,美国在气候变化、伊朗核问题、军费分摊等问题上反复摇摆变化。与此同时,人们发现,美国在与他国交往时变得越来越自相矛盾,在贸易和价值观等问题上似乎没有统一原则。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自身实力的相对下滑和世界格局的深刻演变,美国正变得日益焦虑不安,所采取的应对之策正让这个国家成为干扰世界和平稳定的最大变数。
      
       对近年来华盛顿政策的不确定性,美国的西方盟友感触最深。从奥巴马政府开始,美国在伊核协议问题上“进进出出”,华盛顿的立场如过山车般翻转往复,而欧洲国家永远是第一线的感受者。在阿富汗问题上,今年初,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刚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态暂不撤军,美国转过头来就宣布撤军。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方丹在《外交政策》网站刊文评论:“(美国外交理念的)剧烈摇摆,让盟友精疲力竭、勉力平衡、冷嘲热讽。”
      
       对美国盟友而言,美国外交政策除了稳定性可疑,还有不少方面让人“不放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国会不会为了自身利益牺牲盟友。事实证明,这个“不放心”确有道理。
      
       拜登政府上台后推行所谓“中产阶级外交”,叫停美国和加拿大石油管道项目,“买美国货”计划也可能将加拿大供货商排除在美政府合同之外。此外,特朗普政府时期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不少盟国加征的钢铝产品进口关税至今未被撤销。在对华关系上,美国的政策也让盟友感到“不靠谱”。业内人士指出,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后,美国小麦、大豆等农产品大量对华出口。这让盟友们怀疑,美国号召他们对华强硬,背后动机不纯。
      
       面对自身实力相对下滑和国内问题层出不穷,美国不是从内部着手解决问题,而是向外部找原因,将中俄等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特别是将中国塑造成“最大战略威胁”,纠集盟友针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围堵。
      
       在多个研究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范·杰克逊在《外交事务》网站刊文称,美国增加对印太地区军力投入以围堵中国是“愚蠢行为”。
      
       美国前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柯庆生则刊文表示,一味寻求对华搞冷战式遏制只会削弱美国、离间盟友。中国处于全球供应链关键位置。在21世纪,任何单纯为损害中国经济或鼓励别国和中国经济“脱钩”的行为都会失败。
      
       新华社记者
      
       (据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