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接受记者采访。本报记者 袁婧摄
■本报记者 唐闻佳
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个别地区依旧有散发疫情,大众如何以更好的“姿势”应对?截至6月4日20时,上海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791.93万剂。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谈到:市民朋友接种疫苗非常踊跃,“越来越多的人在为筑牢城市免疫屏障贡献自己的一‘臂’之力,但坦率地说,离我们的理想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围绕疫苗接种,对部分人存在的疑虑等心态,宁光一并作出回应——大可不必。因为,这些心态没有科学依据。
现象1:“疫情一起来,就抢着打疫苗”
宁光院士:“预先接种”一定比“事后接种”有效
宁光关注到,当一些地区出现小范围疫情时,当地市民马上会抢着去打疫苗。
“这某种程度上是恐慌情绪造成的,但要明白的是,当疫情真正起来时,这时接种疫苗是不能马上起作用的,因为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形成有效的防御,时间会更长。”宁光强调,“预先接种”一定比“事后接种”有效。
他注意到,有人对疫苗接种存在侥幸心理。“少部分人可能认为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做得非常好、不接种疫苗也没问题,但应该看到,等我们的国际交往以及其他各类交往活动恢复到常态,如果没有建立起免疫屏障,防控压力一定会加大,甚至可能有发生小规模疫情的风险。所以这再度提示我们,应该及早接种疫苗。”
据宁光介绍,瑞金医院已完成新冠疫苗“应种尽种”,没有发生一例严重不良反应。“我本人也已接种。作为医生,老实说,我很想感受下不良反应是什么,很遗憾,没有体会到。”宁光称,从新冠病毒传播的特点看,没有季节差异,因此当下就是接种疫苗的最好时机,只有形成免疫屏障,由“被动防控”变成“主动防疫”,我们所处的城市才会更加安全。
现象2:“待冬季到来再打不迟,进口疫苗是不是更好?”
宁光院士:别在等待中错失接种疫苗好时机
从个体角度看,宁光也谈到:中国疫苗不仅安全,而且有效。现有研究观察到抗体已持续半年以上,更有意思的是,哪怕抗体消失了,体内产生抗体的B细胞会有记忆,这种与病毒作战的“记忆力”会长久存在,因此,疫苗接种一定是越早越好。
从外部情况看,宁光直言,世界卫生组织将我国疫苗列入紧急使用名单,就是最好的佐证。世卫组织表示,现有证据证明,接种两剂次科兴疫苗对所有出现症状的新冠肺炎保护效力为51%,而在重症保护方面具有100%的效力,也可对老年人起到保护作用。
宁光称,市面上现存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是相似的,对远期效果的猜测尚无科学依据,市民可按需选择,更没必要迷信“进口”,别在等待中错失接种疫苗的好时机,甚至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在上海,我们医学界的闻玉梅院士、周良辅院士都接种了新冠疫苗,他们的年龄都在75岁以上,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表率与示范。”宁光称,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接种疫苗,会给自身提供很好的保护作用,因为老人一旦得了新冠,病情会更重。
考虑到暑假即将到来,外出游玩人群将增多,宁光表示,接种疫苗也是暑假外出时保护自己最重要的方式。但大家同时要记住,接种完疫苗也要做好个人防护,不能“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