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畅
在5月28日的俄白总统峰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一起享受黑海五月的温煦。这场“老友”之间的会面因一周前发生的瑞安客机迫降事件而备受关注。
5月28日,“普卢”会谈超五小时直至深夜,29日,两人继续会晤。此番会谈成果颇丰:普京在客机事件上发声力挺卢卡申科,俄罗斯同意向白俄罗斯提供政府间协议第二批5亿美元贷款,并在建立天然气共同市场和统一税收立法的一体化路线上取得重大进展。
6月1日,两国总统着重就能源和税收相关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具体推进一体化进程。可见,俄白这对“兄弟”正在西方压力下同仇敌忾,越走越近。
瑞安客机迫降事件对白俄罗斯而言是一场大考。莫斯科卡耐基中心政治评论员施赖布曼刊文称,白迫降了欧盟国家的飞机,并逮捕了欧盟支持的反对派人物,对西方来说犹如一场“地震”,危机更是从白内部外溢到了几乎整个欧洲。
在“震撼”情绪的裹挟下,欧洲对白俄罗斯实行禁飞令,拉脱维亚与白互逐外交官,白方关闭驻加拿大使馆。6月3日,美欧将公布对白当局关键人物的制裁,并重启制裁9家白方企业。
根据5月27日欧盟外长会的讨论结果,欧洲或将对白制裁聚焦于钾肥产业和金融交易。此外,德国外长马斯称不排除对过境白俄罗斯的天然气运输实施制裁。
欧洲目前研究的都是关键性的制裁领域:仅禁飞一项就可令白俄罗斯航空公司今年损失5000万至7000万美元。此外,白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钾肥供应方之一,钾肥出口是其主要外汇来源,去年其向欧盟出口钾肥盈利超过2亿美元;向欧盟出口石化产品,以及天然气过境业务的收入更是超过10亿美元。世界银行预估,如果欧盟对白俄罗斯这些关键领域痛下杀手,将对白经济造成严重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表态至关重要。此次“普卢”会晤向外界传达的信号是:在西方压力面前,俄白选择相向而行,不断巩固同盟关系。
过去多年,白俄罗斯一直生存在俄罗斯与西方的地缘政治夹缝中,在俄与西方间反复游走。事实上,在去年大选之前,白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并不算差,美国甚至于2019年恢复与白大使级外交关系。但是大选彻底将白俄罗斯推向了俄罗斯。客机事件发生后,欧盟企图对白实现政权更迭:5月28日,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如果白“改弦更张,向民主转型”,欧盟将通过赠予和贷款向白提供30亿欧元。
对卢卡申科而言,这是不可接受的,他又将目光投向了普京。客机事件发生后,卢卡申科拎着手提箱解释了事情始末,普京亦表达了支持,并斥责事件是西方的“一次情绪爆发”。
普京还同意向白方提供第二批5亿美元的贷款,这是去年9月俄方对白承诺提供15亿美元贷款的一部分。此外,双方还就一体化进程中28项计划的最后两项——建立天然气共同市场和统一税收立法取得重大进展。
对俄白而言,会谈结果固然喜人,但双方表现亦相对克制。一方面,白并未因为走近俄就改变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态度。克里米亚方面日前邀请白航开通明斯克至克里米亚半岛的航线,但遭到白方拒绝。另一方面,俄也不会因为白与西方彻底翻脸。俄美总统日内瓦会晤日近,双方都降低调门为元首会面制造气氛,相较于欧洲,美国并未过分炒作白俄罗斯议题。在此背景下,莫斯科自然也希望能“约束”好明斯克,以防“普拜会”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