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恽代英烈士孙女恽梅讲述主题篇章《永远记住你》。本报记者 赵立荣摄
■本报记者 占悦
由中央网信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以青春之我 耀信仰之光”全网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昨天在上海市龙华烈士纪念馆启动。主题宣传活动以青少年网民为主要对象,聚焦深化党史教育、培育红色信仰,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方式,凝聚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青春力量。据悉,主题宣传活动将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七一”建党百年纪念日期间,为网民奉献一份“有滋有味的党史学习精神食粮”。
让红色文物“活”起来,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更多触达感
长23厘米、宽16厘米,封面泛黄,上面用娟秀的毛笔小楷写着 “日记”(1920.6.24),落款“秀松”——这是龙华烈士纪念馆馆藏的一个老式线装笔记簿。◆下转第九版(上接第一版)馆长邹强讲述了这本日记背后的故事:21岁的俞秀松从北京南下上海,进入铁厂跟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组织工会、宣传社会主义。这本薄薄的日记,成为记录那段历史的珍贵信物,为研究《共产党宣言》在中国问世的过程,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史料。如今的龙华烈士纪念馆收藏了1万余件文物。“信物无言,初心澎湃。透过这些珍贵信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先驱的初心,他们的初心融进中国共产党的基因和血脉,最终成就了我们今天的伟大事业。”邹强说。
信物会说话——越来越多历史资料通过新技术走上荧屏、走进青少年的生活。此次活动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宣传作品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纪念地、重要党史事件和党史人物的重要论述为遵循,以短视频、图文稿、图解等形式,讲述红色故事、阐释伟大精神。
主题宣传活动还推出党史动漫专题片《血与火: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聚焦从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28年的革命奋斗史,每集3分钟左右,共30集,生动讲述了“开天辟地”“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星火燎原”“四渡赤水出奇兵”等党史故事。配合重点作品和动漫专题片,活动还将在微博、快手、抖音等互动平台开设“以青春之我 耀信仰之光”“青春有信仰”等话题,吸引广大青年网民积极互动分享。
此外,一批红色动漫体验馆、体验区也在上海落地。比如在龙华烈士纪念馆内设置的“血与火: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动漫体验馆,就运用沉浸式展厅、全息投影、AR/VR互动等先进技术,强化互动体验。
以青年带动青年,在传播中国故事过程中激发“青年力”
“今天,你所为之流血牺牲、奉献生命的新中国已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无数青年、无数幸福生活和成长的孩子,正接续着成为这个古老民族未来的希望。”在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42名中共中央委员中,恽代英便是其中之一,他至死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恽代英烈士孙女恽梅在启动仪式上讲述了这段故事。那个年代的青年,为了中国革命事业吃苦奋斗,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以青年带动青年,才能让革命薪火燃烧得更加旺盛。从担任“青年大学习·一起学党史”网上主题团课第一期《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领学人”的UP主“老番茄”,到直播打卡上海红色地标建筑的UP主“中国Boy”,哔哩哔哩(B站)的创作者们正在用新鲜有趣的方式调动年轻人学党史的积极性。
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介绍,B站每月有220多万创作者,创作出770万部视频,大多数优质作品都是来自这些年轻人。他还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当天,B站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为他送别,一位UP主花了13小时、用1.5万个像素级的小方块创作出袁老画像;一款游戏中的年轻人停下往日的“征战”、选择用礼炮齐鸣的方式送行。“他们是在国家空前强盛的历史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强国一代’,是在互联网普及大潮中成长起来的‘网生一代’。我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感受到的,是可爱、可信和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