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忠在花博园区工作。
■本报首席记者 徐晶卉
去年8月,光明地产总工程师袁小忠光荣退休了,但他放不下手头上花博小镇的建设工作。“正是项目施工最紧张的时候,我怎么能离开?”他选择带上自己的徒弟们,以“袁小忠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的名义,继续留在现场。作为花博会的重要配套项目,花博小镇的规划建设,离不开一群为此倾注心血的普通人,而勇于担当、拼搏实干的“劳模精神”也在花博会的建设中被放大、被传承。
把余热贡献到花博建设中
袁小忠的身上“加载”了很多荣誉,最新的一个是“2020年上海市劳动模范”。同事们都说,他配得上这个荣誉。
袁小忠应该是最早一批花博会建设的参与者,2016年下半年,光明花博小镇项目前期规划选址正式启动时,他就带领团队频繁深入现场踏勘,经过数十轮比较,最终确定选址方案。“这里我太熟了。”每每聊到这些,他总是饱含热情,“1976年参加工作时,我的职业起点就在崇明的这片农场,脚下是多年为之奋斗过的地方,如今能华丽转身成为花博小镇,也是我的梦想。”
花博会建设过程中,袁小忠始终全程参与,去年退休后仍坚守在建设一线。今年2月,花博小镇全面完成建设工作,将成为花博园区对外接待的名片。在这里,昔日的奶牛场、东风农场等经过改造,变身花博邨和东风会客厅,袁小忠说,在改造修缮时,奶牛棚、沼气罐等奶牛场的标志性建筑都被保留,作为一道历史记忆,也把当年的“农垦精神”传承下来。
袁小忠说自己是一个有农场情结的人,45年的职业生涯,始于东风农场,没想到又因为花博会的建设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崇明是我工作的原点,现在,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把余热贡献到花博会建设中,这是原点到原点的最好归宿”。
“劳模精神”在建设一线传承
从花博会申办开始,袁小忠就带领光明地产总工程师室干部员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驻扎在花博会建设一线。
朱大鹏,光明地产总工程师室副主任,从调任到总工程师室的第一天就投身到花博会配套项目建设中。白天,他要参加各种设计协调会议,解决现场技术问题;夜晚,还要查看、审核图纸,处理后台工作。由于设计前期工作的特殊性,他经常半个月都见不上家人一面,好几次领导劝他请几天假回家看看,他都摇摇头:“项目工期实在太紧张了,我不能离开,家里的困难我会想办法解决的。”
蔡欢是位“90后”,也是光明地产总工程师室的室内设计师,从去年7月至今,她坚持每周三至四天驻扎在崇明指挥部,解决设计及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许多难点与堵点,并通过有效的设计管控和图纸审查,大大优化室内工程的建设成本。对工作,她倾尽全力,对自己,她却有点粗心大意。去年冬天,崇明工地上的气温将近-8℃,她连续工作八个多小时后感到身体不适,被送入医院检查才发现已有身孕。
平凡而伟大的“劳模精神”,在花博会建设中传承。一砖一瓦的用心用情,正是最好的榜样力量,无声激励后人,凝聚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