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5-10 第26,860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专版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今开馆

“一馆五址”中首个开馆,突出展示中国共产党在军史上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内景;
       ■本报记者 顾一琼 见习记者 王宛艺
      
       上海新闸路613弄,一排始建于百年前的石库门里弄建筑,曾有个寓意深远的名字——经远里。意谓经涉远途,作长远谋划。
      
       1928年至1929年间,其中12号这栋小楼作为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见证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共中央军委和相应机构在上海诞生后,对武装工农、举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指导红军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的艰辛探索,见证了周恩来、杨殷、彭湃等革命元勋的光辉事迹。
      
       经过历时三年的筹建、修缮、布展,这幢石库门建筑于今天正式对外开放。作为上海“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重点推进工程之一、上海“一馆五址”第一个正式开馆的场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以“风雨经远里,军史丰碑地”为主题,通过图文实物、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讲述中央军委自1925年10月成立至1933年1月离开上海向苏区转移,将近8年间的历史变迁。突出展示了中央军委为推动全国革命形势发展,推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所作出的贡献。
      
       也正是在此期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中央军委在艰苦卓绝的探索和英勇壮烈的斗争中,逐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从分散指挥到集中指挥”等建军原则和制度等,为指导全国各地红军建设作出历史性贡献。
      
       收集史料反复考证,将“披荆斩棘”化作生动教材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中国共产党对军事斗争的早期实践与探索,意义非凡:淬砺了人民军队的忠勇品格,根植了人民武装的红色基因,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奠定了坚定基础。
      
       近年来,静安区委党史研究室结合“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及相关史料,积极梳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在沪斗争的峥嵘岁月。为精确还原历史,除了反复进行专家论证外,团队还赴北京,甚至海外收集实物史料。此次展陈中,陈乔年、彭述之、熊雄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填写的履历表,正是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中找到的原件基础上制作的复制件。
      
       去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建设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并对展陈提出修改意见。经过数十次大纲调整和展陈空间的修缮拓容,如今192平方米的展厅面貌一新,展陈内容分为四部分:中共中央军委的酝酿与成立;在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斗争中前进;指导红军建设的历史功绩及经验教训;早期中共中央军委历史沿革和人物简介。
      
       展陈内容突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军史上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用活用好史料,讲好红色故事,将红色资源变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
      
       50%是文物复制件,见人见物更见精神
      
       据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尤玮介绍,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的展陈内容中,有50%的文献资料以文物复制件的形式陈列展出,包括邓小平所做的八七会议记录、陈毅通过秘密交通线传达的“九月来信”等重要史料,还原历史的丰厚度。特别的是,丰富的文件史料展柜实现挂壁“上墙”,一来照顾到观展者视角,同时也释放出更多空间,提升观展舒适度和体验度。
      
       展厅内,轻点电子触摸屏,左右滑动展示烈士家书与手稿,增强展览互动性;墙上的“动态影像窗”再现上世纪20年代石库门里弄场景,增强历史代入感;重新布设的动线,让观展线路更流畅,同时,在有限空间内设置弧形屏幕,增加展厅纵深感。
      
       “见人见物见精神”,展厅二楼还特意辟立烈士缅怀区,新增了书信、刊物复制件等史料。比如,展示了1930年4月《红旗》所刊登的彭湃妻子许冰撰写的《纪念我亲爱的彭湃同志》一文。文中引用了彭湃在狱中写给她的诀别信,共28个字,字字情真意切,激昂而坚定。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为了子子孙孙的幸福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展厅外,大学生志愿者正上演情景诵读剧本《革命家书》,还原了杨殷、彭湃等烈士在牺牲前与家人的书信往来。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将依托“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进一步加强与驻沪部队等单位共建,携手打造“军人讲军史”特色志愿者服务队,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的常态化、持续性开展,擦亮“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