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4-04 第26,82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专版

烈士陵园为烈士寻亲

13位松江籍烈士与亲人“相聚”

       ■本报记者 何易
      
       “叔爷,我们终于找到你了,我们看你来了!”昨天,江苏泰兴公园,解放前牺牲的上海松江籍烈士沈辛之的家人第一次赶到公园内的烈士纪念碑前,与已逝亲人“相聚”,祭奠先祖。
      
       松江,被誉为“上海之根”,也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红色热土。不少松江籍烈士牺牲在全国各地,在上海松江区烈士陵园内只有他们的英烈名录和空穴纪念碑,而烈士遗骨散在他乡。2019年起,松江区烈士陵园开启了“为烈士寻亲”之路。截至目前,已为13位烈士寻找到了家属与后人。“寻亲之路固然坎坷,但只要尚存一丝希望我们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松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为烈士寻亲是为了缅怀先烈功绩,让英烈精神得到传承。
      
       2019年6月,松江籍烈士顾伯琦的弟弟顾伯平在中华英烈网上查找到关于哥哥的信息:松江烈士陵园内立有顾伯琦墓碑。老人随即前往陵园祭奠。现场,他得知墓碑是为了纪念而设立的空穴时,特别希望通过陵园能帮忙找寻大哥忠骨安葬地。但在烈士英名录中关于顾伯琦的记载不足30字:“1930年出生,1949年参加革命,解放军海军教导大队教员,1953年牺牲。”陵园根据顾伯平提供的琐碎信息:“牺牲在辽宁抚顺、海军第一批兵、因救学员而牺牲”等,寻找到了辽宁省褒扬纪念处。原来,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几经周折,顾伯琦烈士的墓地已迁至大连烈士陵园。在确认该信息后,当年7月,顾伯平带着父亲的遗愿奔赴大连祭拜,圆了家人66年的寻亲梦。
      
       沈辛之烈士,是此次寻亲中耗时较久的一位。官方记录:“苏浙军区直属队党总支书记,1945年部队北撤时牺牲”。烈士哥哥的长子、现年84岁高龄的沈瑾新老人从奉贤赶到烈士陵园,带来了一封珍藏近70年的书信。这封信是沈辛之生前战友从朝鲜战场寄给烈士哥哥沈光辉的,信里写道:“你的胞弟沈辛之同志在1945年南下苏浙军区……途中渡江时因轮船航至江心遇险……”当天,陵园根据相关信息最终联系到了江苏省泰兴市党史方志办公室,确认了沈辛之系中安轮遇难烈士之一,现忠骨安葬在江苏泰兴公园。
      
       今年,陵园开启了专为抗美援朝烈士寻亲的任务。“寻亲工作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松江区烈士陵园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史料挖掘和确认阶段,工作人员要深入走访,通过聆听、访谈来收集第一手资料,并动员家属将日记、书信、照片、证书、遗物等捐赠给陵园,以更好地发掘故事,颂赞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