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李洁
本报讯(记者吴金娇)为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中宣部、教育部日前联合发布《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该方案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在全国大中小学普遍实施。其中,小学、初中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课时占小学、初中阶段九年总课时的6%至8%。
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方案》提出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课程目标上,《方案》针对不同学段做出不同要求。其中,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
为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方案》提出要在小学及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落实课程目标要求,重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实现整体设计、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切实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效性。
其中,小学及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必修课课时占小学、初中阶段九年总课时的6%至8%。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各占6学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共144课时,选修课程不少于36学时。高等教育阶段,大学本科阶段必修课16学分,高等职业学校专科必修课8学分,研究生相关必修课课程为2分。高校开设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选择性必修课程,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1门课程;开设硕士、博士研究生选择性必修课程,硕士研究生至少选择1学分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