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通道内部。 (隧道股份上海路桥供图)
本报讯(记者史博臻)昨天,随着“创新杨浦号”矩形顶管机机头抵达西线接收井,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工程迎来新节点:矩形顶管工程东西线全线贯通,隧道主体结构初现。接下来,工程还要进行机电设备安装、监控、绿化等附属工程施工,预计明年三季度可以实现竣工通车。
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工程在某种意义上是新江湾城的“南大门”。该工程由杨浦区投资建设,隧道股份上海路桥负责施工,位于淞沪路与闸殷路交叉口,南起政学路,北至闸殷路民府路。其中,沿淞沪路—闸殷路方向布置下立交主线,全长约860米;沿淞沪路北—淞沪路南方向布置下立交匝道,全长约770米。地下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形式,地下立交设计车速为每小时40公里。工程完工后,其独特的“Y”型双层结构在空间上分离“到发”和“过境”两类交通,实现江湾、五角场地区的交通与城市综合治理的整体升级,更好服务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
据了解,建设方为工程量身打造的“创新杨浦号”,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矩形顶管机,能在掘进过程中开挖出一个尺寸为9.83米×6.33米的类矩形空间,以供留守在始发井的主顶装置将一节节9.8米×6.3米、重达68吨的管节依次顶入,形成隧道。
该工程和淞沪路—三门路路口正在建设中的空中连廊,未来将组成江湾城市副中心地下、地面、地上三层立体枢纽。等这条地下快速路建成通车后,根据设计时速,从新江湾城开车去五角场仅需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