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秋冬时节,最近一阵气候宜人,然而,不少人却出现鼻咽干燥、唇焦口干、咳嗽少痰、皮肤瘙痒、甚至大便秘结等“不爽”的症状。这很可能是着了“秋燥”的道。
■薛鸾
祖国传统医学很重视天人相应,强调自然界气候与人体疾病的相应关系。秋季五行属金,在气候上与燥邪对应,在五脏与肺对应。
秋燥就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以肺系症状(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秋冬养生话秋燥
燥邪的特点,概括来说就是“燥胜则干”,即燥邪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体液丢失等症状。临床根据其寒热性质不同,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除上述干燥症状外,还可有头痛身热、心烦口渴、咽喉肿痛、咳嗽痰黄、舌红苔燥、脉数等类似风热感冒的症状。后者则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除干燥症状外还伴有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咳痰清稀、苔白脉弦等类似风寒感冒的症状。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是说相对于其他脏器而言,肺更容易受到外界气候因素的影响。秋冬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而呼吸道由于受其影响也出现水分的缺失,造成呼吸道粘膜表面的纤毛运动能力下降,对外来粉尘等异物的清除功能也相应减退,并进一步导致粘膜损伤,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外界细菌病毒乘虚而入,从而出现秋燥的呼吸道症状。
原来就有肺部疾患,以及老幼弱病、生活不规律者,更易被秋燥侵犯。
调养以轻宣滋润为主
中医提倡“治未病”,对付秋燥,应当以预防为主,根据天气状况和自身的反应尽早做好预防工作。遵循“燥则润之”的原则,当前饮食调养应以轻宣滋润、生津止渴为重。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过于油腻、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同时,预防秋燥应注意保持室内适当的湿度,户外空气质量差时则应减少户外活动。
据测算,人体皮肤每天蒸发的水分约在600毫升以上,从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为了及时补足这些损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饮水宜多次少饮。老年人每天最好在清晨和晚上临睡前各饮水200毫升。若活动量大,出汗多,应增加饮水量。民间有 “朝朝盐水,晚晚蜜糖水”的说法,即早晨饮淡盐水,晚上适当喝一些蜜糖水,对改善秋燥确有一定帮助。
秋燥除了多饮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饮料外,温燥可多吃银耳、百合、葡萄、梨、荸荠、萝卜;凉燥吃黑木耳、金橘、胡萝卜、苹果、莲藕、石榴、红枣等。此外,羹、粥品也是秋令润燥的常用方法。
又到了适宜养生进补的时令,冬令进补少不了膏方,这里就说说“岳阳膏方”。这是由岳阳医院几代中医薪火相传、积累了名医专家临床经验创立的传统中医特色品牌。岳阳医院也是目前上海地区唯一一家拥有自制加工膏方能力的医院。膏方其实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预防治疗综合作用的稠厚膏滋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具有扶正祛邪,疗疾延衰的作用。
(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膏方门诊时间为周三下午,大柏树总院)
预防秋燥食疗方
【川贝雪梨猪肺汤】
取猪肺1个,雪梨4个,川贝母12个。猪肺切厚片,泡水中用手挤洗干净,放入开水中煮5分钟,捞起过冷水,滴干水后备用;雪梨洗净去核,川贝母洗净。把全部材料放入开水锅内,待火煮沸后,微火煲2小时以上。适合温燥者服用。
【川贝炖秋梨】
取秋梨1只,去核后,填入川贝母粉5克,加冰糖10克,加水适量,文火炖熟,吃梨喝汤。适合温燥者服用。
【银耳甘菊羹】
银耳泡发后配干的杭白菊,煮至沸腾后按个人口味加入冰糖改小火煨2小时以上。适合温燥者服用。
【百合莲子红枣粥】
取百合干25克,莲子25克,大米150克,红枣15颗,冰糖适量。锅中放水,先放入大米、百合干烧开后,再放入莲子、红枣,改用中火继续熬煮至熟,最后放入冰糖即可。适合凉燥者服用。
【木耳山药粥】
黑木耳、山药各1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山药洗净切块,木耳泡发至软;木耳先煮至软烂,加山药、粳米煮粥,冰糖调味食用。适合凉燥者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