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11-07 第26,676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9版:专版

每一件都是匠心之作,“非遗客厅”向四方来宾展现上海精品

“非遗客厅”以“非遗生活化”为导向,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重要理念,让人们“遇见非遗”,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华兴富现场展示撕纸技艺。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本报记者 童薇菁 吴钰
      
       进博会新闻中心一侧,一间70平方米的“非遗客厅”成为会场一道靓丽的风景。老凤祥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鲁庵印泥制作技艺、顾绣、嘉定竹刻……富有上海地方特色的40多个非遗项目汇聚于此,展品涵盖传统工艺代表作品、创新融合作品、文创衍生品等,共计80余件(套)。它们融汇了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精髓,既是时尚生活器物,更是具有传承意义的民间手工艺。
      
       业内人士表示,文化艺术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借进博会契机,上海城市的形象、中国文化的风采,就在这一件件匠心之作中向世界展开。
      
       据介绍,这已是沪上非遗第三度走进进博会现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布展打破了原先博物馆式的陈列,以开放式的空间,取代传统的玻璃展柜、展架,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和生活气息。“非遗客厅”呈现了浓郁的江南风格,特别邀请了同济大学设计团队精心策展。空间结构以“海派家具制作技艺”为元素载体,将展区划分为盈门、良工、芳馥、匠心、艺趣五个生活空间,并以传承人互动体验区“艺趣”为中心、其余四个空间环抱格局进行空间设计,顶部搭配典雅的手工皮纸挂灯,营造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整体风格既融合古典与现代,又注重动静结合。
      
       “我们甄选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传统家具,如屏风、桌椅、书案、明式花几、多宝阁等,进行基础的空间架构,布置上点面结合、平面和立体相结合。”现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约70平方米的展区内,陈列了80多件(套)展品,涉及40多个非遗项目,但密集的“知识点”没有影响空间整体布局的错落有致,丝毫不会给观众拥挤逼仄感。比如,将刺绣服饰、雨伞、布鞋、皮鞋等组合设计成“衣帽间”,观众可以从中直观感受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为了更生动地展示非遗文化,主办方每天邀请一位非遗传承人到进博会现场“秀”艺——撕纸、中式服装盘扣制作技艺、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手工拓印、钩针编织技艺、金山农民画、海派绒线编结技艺七个国家级、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轮番亮相,与观众进行技艺展示与趣味互动。比如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在传承人描金的过程中邀请观众体验用金粉颜料填描纹饰和书法图样,深入感受非遗文化的内在魅力。
      
       相关链接
      
       重点展品
      
       非遗百宝箱(提盒)作品设计灵感来自于传统文人家具中的提盒,以古典庋具提盒为蓝本,采用传统中式家具制作技艺打造。提盒严选血檀大料芯部为材,制成经典的三撞式,底部一层额外装有一层盖板,共二斗一箱,可用于存放各式生活用品,亦可作为食盒摆放果点。盒体髹以古法生漆工艺,在保留了木纹原本光彩的同时,达到了绿色无甲醛的环保效果。
      
       佛手壶 这是以佛手为原型创作而成的纯银壶,取自然界形象塑造壶形,逼真而又具有艺术效果。果实形似人手而多指,故有“佛手”之称,被人赋予了吉祥幸运之意。作品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纯手工制作,选材考究、形态优雅、结构巧妙、工艺精湛。
      
       海派艺术屏风 屏风采用传统家具制作技艺制成,继承了中国古典家具精湛的榫卯接合成形方法,以传统门、窗上常用的“透光”装饰手法,将方格以不同角度搭接重叠,既通透美观又起到隔断效果。屏风的编制取自于民间的竹编图形。高朋满座时可将屏风围合展开,喜迎四海嘉宾。
      
       “戒定真香”洒金三乳足桥耳炉 此炉为宣德炉经典器型,束颈鼓腹,三乳足,整体饱满温厚。相传铸造此炉为皇室颁赐翰林院、国子监之用,双桥耳的造型取自文庙前金水河上双拱桥,寓意学成之后登台入阁,出将入相,为国栋梁。经氧化做色后通体呈巧克力色,古雅含蓄。遍洒赤金,线条匀称流畅,造型简素精致,沉稳高贵。底款“戒定真香”,内款“單大禹制”。
      
       秋之印象·上海 该作品运用犀皮漆髹饰工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犀皮漆红黄黑基本色调,用色大胆,配料创新。作者将真实的梧桐叶用漆封在花瓶表面,用梧桐叶来表现上海浓浓的秋意,倾注了对上海这座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的深厚情感。
      
       鸟不宿 此石雕作品以澄石雕刻而成。作者选取珍稀乔木“鸟不宿”枯木为题材,经层次处理和布局结构,以娴熟细腻、变化多端的雕刻技法,将历经时光洗礼的树之劲美呈现给观者。树皮的干枯纹理、树干、树枝、凹凸节疤疏密有致,主次分明,视觉效果几可乱真。作品树皮纹理处处不同,走势自然,置于案几,油然而生一种时光留痕的印记。
      
       红喜样样 琉璃烧制技艺工序繁复,作品以荔枝和喜鹊作为设计意象,取其“喜”和“荔(利)”,表达大吉大利、喜得富贵的吉祥寓意。在设计上,荔枝以1∶1的实物感呈现,颗颗浑圆饱满,并突出果实纹路肌理;立体化雕琢生动的喜鹊神情,雕工细致流畅,将琉璃的可塑性及质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祖国吉祥 上海丝毯织造于明末清初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工艺,有软雕塑的艺术特征。手工丝毯作《祖国吉祥》采用手工打结与编织工艺相结合的技法,融入粗、中、细的编织新工艺,通过手工打出42万余个八字结,让孔雀开屏的画面更具有表现力,渲染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寓意“祖国吉祥、人民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