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联手上海医药推进CAR-T细胞治疗技术。图为CAR-T细胞实验室现场。 本报记者唐闻佳摄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作为攻克癌症的生物医药领域革命性技术,CAR-T细胞治疗受到全世界产业界、医学界的关注,在上海,一座蕴含全新机制的“细胞工厂”呼之欲出。
昨天,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CAR-T临床研究技术成果转让》《基于CD19和CD22联合靶向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研究合作》协议,旨在构建从临床研究到产品研发的“医院—企业”合作新机制,推动上海生物医药技术新发展。
自主研发儿童白血病CAR-T细胞治疗技术,相关成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中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CCG)最近统计,2015年至2019年,全国超过700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入组“CCCG-ALL-2015方案”。该治疗方案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牵头,始于2005年,为中国首个白血病临床多中心协作组,旨在为中国白血病患儿提供统一的诊治规范、药物等策略。经历医务人员十多年不懈努力,治疗效果令人振奋。根据“CCCGALL-2015方案”最新统计,患儿五年无事件生存率达到80%,为国际先进水平。
尽管如此,仍有2%的难治性患者无法获得疾病缓解,10%-15%患者不可避免的复发。现有手段对这些难治、复发儿童白血病治疗效果欠佳,如何提高难治、复发儿童白血病的疗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CART细胞治疗技术给了这些孩子新的希望。
继化疗、干细胞移植之后,CAR-T细胞治疗技术是国际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肿瘤治疗领域革命性、颠覆性治疗技术,目前在白血病治疗领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世界尚无将CAR-T细胞治疗技术用于儿童白血病的获批先例。
自2015年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自主研发儿童白血病CAR-T细胞治疗技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江忠仪介绍,在陆续攻克高滴度病毒制备、体外大量扩增、稳定高效转染、细胞因子风暴防控等技术难题,以及对技术进行不断改良、迭代升级后,该医院已逐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CAR-T细胞治疗综合技术体系。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血液肿瘤实验室主任李本尚介绍,在严格控制入组条件和严格伦理审核的基础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至今已完成150余例儿童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相关CAR-T细胞治疗,缓解率高达98.8%,三年总生存率达70%以上。综合比较国内外CAR-T细胞治疗数据,近年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CAR-T细胞治疗临床研究技术已取得显著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全力“孵化”,加快科研成果向治疗产品的转化步伐
要成为真正“药物”,即便再好的临床试验数据还需进一步验证。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生们的临床研究成果急需走上产业化之路,与上药的牵头应运而生。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覆盖生物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的全球500强企业。本次合作将充分利用上海医药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优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科研综合实力以及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共同搭建符合药品生产监管流程的标准化“细胞工厂”,加快科研成果向治疗产品的转化步伐。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也是上海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重要抓手。经多年发展,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要素集聚、企业链条齐备,有潜力、有能力成为提升上海城市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2018年7月,上海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简称“健康服务业50条”),鼓励有实力的医疗机构瞄准医学前沿,大力推动符合伦理、成熟可靠前沿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转化机制建设,组建优势学科团队,提供先进医疗技术服务。
2019年9月17日,上海市政府召开“上实、上药集团与本市公立医疗机构设立合资研发企业”协调会,做出“先试点,然后拿出制度和研发框架”的决定;同年9月19日,按照市政府精神,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成立专项工作组,其中,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成立“CAR-T免疫细胞治疗”院企合作项目推进工作组,全力“孵化”CAR-T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因此,随着昨天的签约,此番合作也将正式掀开该自主技术的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