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连云港9月16日专电(记者赵征南驻苏记者叶志明)过去一年中,长三角41个城市实现医保“一卡通”,截至今年6月底,门诊直接结算总量已超133万人次,涉及医疗总费用3.2亿元;长三角10个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实现“一码通行”,58个政务服务事项在41个城市实现跨省市“一网通办”……16日上午,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以下简称“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在连云港召开。围绕区域协调发展、科创产业、交通能源、公共服务、文化旅游、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共梳理2020年度121项重点合作事项。
经过28年的发展,城市经济协调会从1992年的15个城市发展到今年覆盖长三角全域41个城市以及上海市的16个区,第一次实现了“大团圆”。一年来,城市经济协调会在统筹推进长三角疫情联防联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区域协作的机制和体系,提升城市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丰富城市合作的内涵和形式,增强城市合作的专业化服务,推动城市间更加务实高效合作。
会议指出,城市经济协调会将充分发挥城市合作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协同机制,促进城市合作,各扬所长,相互赋能,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强大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共同把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成强劲活跃增长极。
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重点合作事项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聚焦科技合作、园区合作共建、毗邻地区合作、产业协同等领域集中签约了一批重大合作事项;南京、合肥、宁波等城市牵头举办了长三角科技合作、园区共建、产业链协同三场专题交流活动。
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樊金龙,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