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06-17 第26,53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9版:文化

红外测温仪“站岗”,常态化消杀一日三次——

菜场天天做“保养”,市民买菜放心又笃定

摄影:叶辰亮 制图:陈云峰
       ■本报记者 单颖文
      
       昨天下午4点,市民姜先生来到家附近的新市菜市场门口,特地夹紧了口罩鼻夹才进场。入口处,一台红外测温仪连接着电脑大屏,上面实时显示着探测区域内人群的体温。“现在用高科技看好菜场大门,阿拉买菜更放心了。”他说。
      
       据了解,新市菜市场是沪上20余家三角地菜场中面积最大的一家,共2300平方米,现有165个摊位,各种小菜琳琅满目。由于菜场品种齐全,而且一天三次消杀,每周还大扫除,“保养”得清洁卫生,客流情况一直不错。记者逛了一圈发现,菜场内的商贩全都戴着口罩,大多数买菜的市民也自觉做好了防护。
      
       “技防+人防”严格测温,“安全距离”成为常态
      
       “这个测温仪很灵敏,我上次走过去听到它‘嘟嘟嘟’叫,结果是因为我拎了袋呼呼烫的锅贴!”姜先生说,“蛮好的,严格点大家安心呀!”
      
       听到姜先生这么说,紧盯屏幕的工作人员解释道,并不是每次测温仪“报警”,他们都会拦下顾客。 ◆下转第九版(上接第一版)他指着屏幕上一个个“+”记号介绍,“+”旁边显示的是“+”处的温度,如果“+”显示在人们拎着的包子、烧饼等热源处,工作人员并不会询问顾客。考虑到测温的准确性,他们特地将测温仪放在远离门口点心铺、靠近熟食店的位置,同时冬季和夏季的报警值也设置得不同。“现在是温度超过37.3℃就会报警。”他说,工作人员通常不会等到报警声出现才采取行动,他指着屏幕右侧一道显示温度的框介绍,一旦看到框内的色块向上爬升,他们就会引起注意。这名工作人员表示,在上海进入疫情防控一级响应后,这里就对进场的每个人进行人工测温。考虑到客流量大,防控第三天,公司就为这里和另外几家比较大的三角地菜场紧急采购配置了红外测温仪和电脑设备。“测温已经成了菜场常态化防控的一部分”。
      
       记者发现,测温仪旁还摆着一把测温枪和一本登记册。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有顾客测出来体温超标,他们就用测温枪再给对方测一次,如果还超标则请他休息一分钟再测,测出来合格了才能进场。如果测出来不合格,他们会马上向菜场管理人员和居委会等职能部门通报情况,并请对方在登记册上留下基本信息。
      
       临近晚市,前来买菜的顾客络绎不绝,门口的熟食店生意也好起来。除了戴好口罩,人们也注意在进场、埋单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姜先生感到,这次疫情对大家公共卫生意识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比如他考虑到这个菜场人多,为了不“扎堆”,专门调整了买菜时间,比以前提早了半小时来。而且,他发现像他这样把购物计划提前的老年人挺多,“自己来的时候人少点,也给只能下班来买菜的人多留点空间”。
      
       下架问题商品,每周固定进行大扫除
      
       姜先生告诉记者,最近有两家常去的海鲜摊位上的商品发生了变化,调整了品种。“我们根据公司要求及时下架了可能出现问题的产品,原本用来处理商品的砧板、小刀也在消毒后收起来了。”一名摊贩告诉他,平时批发市场里进这类海鲜的店面都已经关门了。
      
       在这家摊位顶棚角上,记者注意到悬着一条黄色的玻璃纸。这位摊贩解释,最近天热,尤其是海鲜摊位,苍蝇、蚊子多起来,街道给每家商户都发了粘虫条,菜场管理人员已经请大家都张贴悬挂好。“我们每天要用84消毒液消毒三次,每周都要大扫除一次,这在今年已经常态化了。”一名保洁工说,菜场管理层对卫生、消毒工作一直抓得很紧。菜场共4名保洁工,因为地方大,四个人两两分工,负责全场包括厕所、垃圾桶区域的打扫。每天早上6点半商贩进场前,他们就要完成全天第一次消杀;中午1点左右客流少的时候,做第二次消杀;晚上8点多菜场里没有顾客后,他们拉下卷帘门完成当天最后一场消杀。此外,每周四他们还要对菜场的墙面、顶面等做清洁。
      
       除了打扫频次增加,消杀要做到不留死角。保洁工说,除了走道,每个摊位的犄角旮旯处也要喷洒到位,甚至连地面窨井盖上的两个出气孔都要专门清洁。同时,在中午消杀时要特别注意,喷壶头一定要向下,不能喷到食物。
      
       一名去年搬入的摊贩感到,这家菜场虽然开了6年,但“保养”得不错。“这么大的一家菜场,全靠自然通风,没什么异味,可见这里常态化的消杀保洁做得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