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05-26 第26,51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1版:教科卫/公告

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基石,预防是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樊丽萍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5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要求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总书记的讲话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作出了新部署,指明了新方向。
      
       常态化防控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求我们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做好精准防控,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同时,针对在疫情期间暴露出来的一些短板和不足,加大改革力度,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也有利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增强抵御未知疾病的“战斗力”。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吃一堑,长一智”。经过这次战“疫”,全民对公共卫生体系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正当其时。
      
       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等。这实际上“点”到了公卫系统整体升级过程的难点。
      
       传染病防治有其特殊性。要尽量减少、规避疫情给经济社会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部署在前,未雨绸缪,舍得花小钱,才能省大钱。
      
       因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非一朝一夕就能建成。 ◆下转第十一版(上接第一版)比如,在这次战“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发热门诊,就是17年前抗击“非典”后留下、沿用的,而今成了一道重要的“防线”。
      
       公卫人才队伍的培养及壮大,同样需要系统设计和制度支撑。目前,和医院的其他科室比起来,感染科属于“角落学科”,在没有疫情的时候基本“不吃香”;疾控中心在医疗卫生系统中也相对边缘,疾控人才过去这些年一度流失严重。
      
       可想而知,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一些目前在基础设施层面和人才建设层面的“短板”“弱项”,都有升级、重塑的必要。预防之所以显得“最经济”,就是要实现“用最小的成本,在最大程度控制风险”的目的。
      
       公共卫生防护网是一张和每个老百姓生命健康安全相关的“底网”,只有预防关口前移,才能避免小病酿成大疫,其“兜底”作用才能发挥。而织牢织密这张网,除了眼前的“治”、未来的“防”,还需要顶层设计的“谋”。要用好法律武器、实行依法防控;要用好“政策工具箱”,提升公卫应急管理能力;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简言之,公卫系统是一个“系统”,整体谋划,有备无患,预防才“最有效”。
      
       今年4月8日,“上海公共卫生建设20条”发布。上海提出新目标:到2025年,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在四方面20条具体任务中,上海将建设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放在首位。同时,上海建立基于天气和气候的基准传染病预警预报体系、完善监测哨点布局夯实“网底”建设,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科学搭建防控体系等。可以说,为公卫系统建设按下“快进键”,上海已然迈出新的步伐,继续承担为全国探路的使命。
      
       多方形成合力,在打造高效运作的公卫体系同时,提升大众的风险防控意识同样是预防的重要方面。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良好的社会风尚实际上就是公共卫生安全的基石,是对一座城市“健康策略”施行成效的检验,也有助于城市“免疫力”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