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05-18 第26,50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8版:专版

上海海洋大学应届毕业生李斌考研失利转战春招,已获得六个录用通知

暂时失利是下一个成功的起点

       ■本报见习记者 吴金娇
      
       考研初试成绩公布后,上海海洋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李斌觉得今年可能“没戏”,迅速投入了求职的大军。从最初两周海投60多份简历却音讯渺茫,到后来接连斩获6个用人单位录取通知,李斌的求职路虽有些跌宕,但结局令人欣喜。
      
       疫情给今年的高校春季招聘期带来了影响,毕业生的求职节奏、方式都跟过去不一样。回顾近2个月的春招经历,李斌用“危中寻机”来总结。在他看来,疫情的影响固然是一方面,但“危”绝不等同于机会少或待遇差。
      
       不唉声叹气,不怨天尤人,李斌一直把精力投放于“寻机”。“今年,许多企事业单位都面向高校毕业生扩招,拿出很多岗位向应届生倾斜,这样一来,我们的机会就多了!”他告诉记者,在求职过程中,自己没有放弃任何一个面试机会。最终他选择了某国企的工程师岗位作为职场道路的起点。
      
       即便面试被拒,也不要走入情绪的死胡同
      
       3月初,毕业季的压力袭来,由于疫情关系只能待在甘肃老家的李斌心里有点“慌”。考研不尽如人意,他开始在各大求职网站上投递简历。“那时候就想快点找份工作,所以两周的时间里,我先后投出了60多份简历。”回忆那段时间,李斌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格外漫长”,他一直在等企业给面试机会,但机会总是不来。
      
       干等不是办法!在“广撒网”仅得到寥寥回应后,李斌开始认真审视,自己到底适合什么类型的企业,可以胜任哪些工作。
      
       “复盘”自己的大学经历,李斌发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优异的成绩以及科创经验。在校期间,他曾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作为一个科创团队的负责人,他牵头申报过市级课题,还曾在一个市级比赛中获得三等奖。细细梳理后,李斌愈发坚定自己适合在专业领域求职,他的理想职位是当一名工程师。而疫情期间为复工复产做出领头羊作用的国企、央企更是让他心潮澎湃。
      
       “在疫情防控中,我看到新闻里屡屡报道一些大型国企主动作为,开足马力,为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做出积极贡献。我想,如果自己能参与其中、奉献一份力量,一定很有成就感。”李斌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可接下来遇到的事情也并非一帆风顺。比如,好不容易等到心仪的企业回复,可面试却“挂”了。
      
       即便如此,李斌也没有气馁。他总是开导自己,不要走入情绪的死胡同。“失利或被拒,有时候反而能提供一个角度来考量自身优缺点,为下一次机会做铺垫。不能因为失败就不投简历了,多投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老师“手把手”指导视频拍摄,短短几十秒竟有“大学问”
      
       备战春招,李斌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最终能得到现在这个心仪的岗位,与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老师姚佳有分不开的关系。
      
       4月初的一天,姚佳主动联系李斌,向他推荐了“国聘行动”长三角专场的一条岗位信息。李斌觉得,这个岗位和自己的专业很对口,感觉机会来了。不过,这家公司要求应聘者必须提交一份30秒的自我介绍视频。李斌看了一下截止时间,第二天马上就要交了!
      
       “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时间紧,任务重。”李斌马上自拍视频,一条30秒的视频,他花了3个小时,才拿出了让自己相对满意的第一个版本。
      
       原来,当李斌拿着这条视频向姚佳征询意见时,姚佳从拍摄角度、环境、语速以及神情、眼神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修改方案。姚佳特别难忘的是,李斌第一个视频版本拍的时候用了仰视视角,所以屏幕中央是两个鼻孔,看得她心里又气又急。
      
       “拍过视频才知道,短短几十秒,里面竟然有这么多学问。”令李斌感慨万千的是,当晚11点多,他已经酣睡了,还接到了老师的电话。在一系列修改后,经老师仔细检查,发现李斌的头顶卡在了屏幕顶端,视觉感受不佳,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建议。“想到老师为我的求职而熬夜,怀着歉意,我赶紧重录了一版。”
      
       在老师指点后,精心制作的视频,给了李斌展示自己的全新视角。在国聘专场中,他成功和一家国企签约。
      
       采访末了,当记者问及,他已经有多个录用通知,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该岗位时,李斌直言,相信老师的推荐。“大学四年来,老师对我的了解有时比我自己的看法更客观。老师的推荐、加上我对这家企业的了解,以及来自企业的信任等,最终让我做出了这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