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03-17 第26,44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要闻

虹口区采取境外返沪居民提前报备制度,扎紧社区防控这道关口

请居民早早收下“居家隔离场景图”

       ■本报记者 单颖文
      
       “今天早上,志愿者又帮我们把订的牛奶和一个快递拿到家门口了。社区工作做得很好,我们也很配合。”昨天下午,家住虹口区欧阳路街道某小区、已居家隔离两天的李妈妈告诉记者,由于一周前就向居委会提前报备,根据居委会的提示,一家人早早就在物质和心理上做好了准备。
      
       “有了提前报备和沟通,我们能为需要隔离的居民画好一幅‘居家隔离场景图’,让大家知道之后14天的生活大概是什么样,一起打有准备之仗。”李妈妈所在小区的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朱思欢说,根据虹口区的要求,入境返沪人员的信息要提前报备给居委会。在她看来,这一要求看似拉长了战线,实则进一步扎紧了社区防控这道口子,并为隔离居民家庭送上不可或缺的心理防疫“闭环”。
      
       李妈妈回忆,早在3月初她就找到朱思欢,告知儿子小李的行程。当了解到小李回来后,家里是三个人住三室两厅,其中一间夫妻俩住的主卧带卫生间,朱思欢当场建议,不妨把这间主卧腾出来暂时让小李隔离用。同时,还提醒她多囤些生活用品和防疫物品。
      
       但就在小李回来前一天,3月13日,上海将重点地区调整为8个国家及地区,小李所在的德国成为新列入的国家。得知消息后,李妈妈一下子紧张起来,在微信上问朱思欢:“我们还能居家隔离吗?儿子隔离在一个单独房间就可以吗?我和我先生也要隔离吗?……”朱思欢马上一一回复,在得知夫妻俩能一起隔离14天后,她又关照李妈妈多准备些物资,同时宽慰她不用担心,之后如果网购或临时要买东西,都会有志愿者为他们服务。
      
       3月14日早上6点多钟,小李搭乘的航班降落浦东机场。上午8点,朱思欢接到机场虹口区驻点人员打来的确认电话。根据要求,机场各区驻点人员在登记“黄标”旅客信息时,需要联系街道对接居委会核实情况。如果该旅客提出居家隔离申请,居委会干部需确认其住所是否具备条件。虹口区要求15分钟内回电确认,由于提前掌握了李家的信息,朱思欢“秒回”了这通电话。
      
       经过虹口区大巴和欧阳路街道巴士的专人护送、专车接送,中午12点多,小李到达小区。虽然从飞机落地到回家花了6个多小时,但因为妈妈经常向他转述从居委会了解到的情况,小李说,有了“心理建设”后,他情绪一直挺好。
      
       已在小区门口等候的朱思欢告诉小李,通过与李妈妈保持联系,她一直在实时了解他的行踪。完成了测温、登记,小李在朱思欢、志愿者、民警、网格员的陪同下回了家。而后,工作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告知、消毒工作。
      
       进了家门,小李就直奔父母给他腾出的主卧,一步都没迈出过房门。吃饭由家人在门口喊话,而后“无接触收货”,吃完饭后将碗放在门口,由父母拿去消毒,“一切按规定来”。如果有什么临时需要,他就吼一嗓子或通过微信联系“在更广阔的地方闭关”的爸妈。
      
       “回上海前,我就大概知道这14天要怎么过了。一周前居委会就和我妈微信聊上了……”小李说,之前他虽也通过网络了解国内情况和上海政策,但他觉得“都不如我妈直接去居委会问来得清楚,这肯定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