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03-01 第26,425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版:要闻

突如其来的疫情几乎一夜之间把直播推到了“风口”,扩大了市场想象空间

直播时代加速,上海互联网企业冲锋

       ■本报记者 徐晶卉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几乎一夜之间把直播推到了“风口”:卖货要靠电商直播,上学要靠在线课堂,上班还要靠视频会议……
      
       直播时代按下“快进键”,增长需求全面爆发。这一次,上海互联网企业抓住了“风口”,包括哔哩哔哩(B站)、优刻得在内的一批企业,靠着多年的行业积累和快速应变能力,在视频会议、在线教育等领域展现出勃勃生机。
      
       “云会议”需求井喷,多年积累技术爆发出生产力
      
       2月10日起,企业进入有序复工阶段。在“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的特殊情况下,“能用视频会议解决的,就不进公司打卡”成了很多企业的新日常。远程办公过程中的会议直播强需求,让在线办公成了热门的风口。
      
       站在“风口”上,准备充分的企业才有厚积薄发的可能。2月25日,钉钉快速迭代,推出了钉钉5.0版本,新增在线办公室功能。 “针对在线办公需求集中井喷的情况,我们一时间免费开放了302人同时在线的视频会议,全面覆盖大中小型企业的远程会议需求,保证了平台上1000万家企业组织、2亿上班族能够维持正常的在线协同。”钉钉CEO陈航说,这背后是钉钉多年来在智能移动办公领域的深耕细作。
      
       钉钉一位工程师告诉记者,目前企业软硬一体化的视频会议已支持4K高清,现场画面和投屏内容同时显示,也支持手机、电脑、平板电脑多端切换。记者注意到,新版本的视频会议与钉钉原有的数字化会议室全面打通,直播会议前可组织通讯录、共享文件;视频会议后,支持会议内容沉淀成文档、任务以落地跟进,这些沟通协同的无缝流转,是细节,更是实力。
      
       疫情之下,“中国云计算第一股”优刻得紧急推出了“中小企业防疫复工免费扶持计划”,为全国中小企业快速复工提供免费云计算资源支持,其中“云会议”是重要的一部分。◆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优刻得创始人季昕华表示,去年底企业刚刚推出了基于实时通信(RTC)技术、支持万人直播的一站式实时音视频解决方案,拥有全球实时传输、抗弱网低延时、多功能一体化等特性,这项硬核技术正好在疫情期间用上了,可谓“多年积累,一朝爆发”。
      
       “停课不停学”打开市场空间,在线教育团队来了新的“冲锋队员”
      
       B站和钉钉,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网站。钉钉是靠“帮助中小企业在线工作”起家,而B站则是“Z时代”喜欢的视频弹幕网站。但在疫情中,它们都成了在线教育的“冲锋队员”。
      
       自3月2日起,上海全市中小学生将全面开启“空中课堂”教学,B站是“空中课堂”的网络学习平台之一。目前,B站已完成《中小学生防疫公开课》首播,未来上千名上海市教委组织的特级教师、正高级职称教师和骨干教师,将借助B站“直播+点播”的双渠道,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大量免费优质课程。
      
       在B站相关负责人看来,获得“钦点”,不仅与网站学生族占比高、视频业务为主的天然基因有关,更与其快速应对能力有关。“疫情期间,学校纷纷把目光瞄准线上平台,我们迅速组建了几十人的团队,上线学习区频道,建立‘B站不停学’ ‘上海空中课堂’等专题,并与清华、北大、上海格致中学、有道精品课等百余所学校及机构合作了教学课程。”2月24日上午10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上线B站直播,讲授“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课”,一个多小时的直播课程,人气峰值近70万,弹幕数近4.5万。
      
       “我们意识到,钉钉的组织在线,高效、协同和安全特性,是为教育行业客户服务的优势。”陈航告诉记者,春节期间,钉钉团队迅速升级了钉钉群直播能力,发布了钉钉在线教学产品,主要包括群直播、视频会议、多群联播和“在线课堂”,可满足“停课不停学”多场景需求。数据显示,钉钉已支撑全国超过5千万学生在家上课。77%的学校采用了钉钉“在线课堂”超级联播或多群联播模式,使得优质教学资源从一个班扩展到全校乃至整个城市,也打开了企业发展新的空间。
      
       直播反向推动云计算,产业互联网扩容增长
      
       疫情之中,B站在线直播业务的爆发,背后还离不开另一家上海互联网企业的支撑。优刻得在内容分发网络(CDN)及云服务商的技术支持,为直播、短视频平台在内容传播层面提供了重要保障。在直播行业加速的时代,台前幕后的上海互联网企业,共同组成了“硬核阵容”。
      
       “疫情期间,直播、短视频、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生鲜电商的火爆,给从事计算机基础设施的云计算行业带来了反向推动力,我们也跟着扩容和增长。”季昕华说。这家企业节前刚刚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很多从业者都曾感慨“上海出不了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但随着行业赛道的切换,上海的消费市场、文化市场为下一波互联网企业的崛起提供了一片沃土。很多投资者都评价,上海的互联网企很“稳”、不冒进,正是这种稳扎稳打的态度,当风向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上海在芯片、云计算、大数据与系统化的强大产业基础,让手里的每一张牌都变成了主角。
      
       有专家认为,今年全民抗疫中所展现出的社会协同效率的大幅提升,与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数字化的普及完善有很大关系,它离不开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在基础能力上的耕耘与付出,也为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打开了更多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