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5日,无人机航拍日出时分在建的沪通长江大桥。大桥将在今年建成,对于促进长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许丛军摄
■本报记者唐玮婕
“抢!必须要抢话筒!”正在进行的上海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争相发言的场面成了一道亮眼的风景线。人气最足的会场,主题无不与三项新的重大战略任务紧密相关。面对上海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大家纷纷做足功课、铆足劲头,要为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签约重点项目168个、总投资821.9亿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顺利落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实施。
——打开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这三项新的重大战略任务在2019年有了良好开局,更将在今年迎来全面施工期。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围绕强化开放枢纽功能,加快构建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海上下正拧成一股绳,把重大机遇和制度创新红利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现实效益。
新片区提速
制度创新加快落地
就在前不久,临港新片区迎来包括海昌海洋公园、红星美凯龙、东方明珠在内的5家企业集中签约,计划投资近200亿元,这个上海最东南的角落已成为全市最受关注的一片热土。
按照现有规划,到2035年,临港新片区要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新片区创新和产业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市政协委员刘成良眼里,新片区要尽快对接国家基础研究重大布局,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创新成果重大突破,抢占国际科技创新制高点,“我们要为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政策扶持,让新片区成为人才队伍聚集的高地”。
提速,再提速!按照“五个重要”的要求,上海今年将推动临港新片区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和信息快捷联通政策加快落地,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政策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推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建设,建设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
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离岸证券交易中心……对于临港新片区的“试验田”作用,代表、委员普遍寄予厚望。市人大代表刘信义建议,可以发挥新片区的制度优势,探索金融科技“沙箱监管”,在安全空间内鼓励创新产品进行测试。市政协委员杨德妹对洋山自由贸易港建设提出建议,对照全球最高标准,上海可以在新片区构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高水平开放制度体系,推动法制、管制、汇制、税制等政策突破。
科创板搭桥
培育更多硬核资源
说起“浦江之光”行动计划,沪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几乎都会竖起大拇指。在上海发展了15个年头的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就被纳入了该计划搭建的科创企业库,并成功登陆科创板。
“‘浦江之光’行动集合上海各方科创政策,让我们立马能全方位享受政策库的全生命周期支持。”美迪西CEO陈春兴奋地表示,“未来肯定会有更多上海乃至全国的科创企业尝到甜头。”
对于全力推进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的上海来说,科创板绝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个板块。这个全新市场为金融资本与科创要素架起了一条高速通道,为整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去年,科创板已受理205家企业上市申请,70家企业成功上市,筹资额达到824亿元。
科创板的改革动向牵动着不少代表、委员的心。市政协委员马志远建议,利用科创板机遇为资本市场带来新一轮开放,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
“我们应该引进一些拥有良好市场声誉和信用,在风险管理、信用评级、偿付管理、消费金融等方面具有特色的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创新金融产品,激发市场活力。”马志远委员表示,可实施总量控制,外资资本可以年度定额的方式参与科创板。他还建议给符合科创板要求的科技金融人才发放特定的人才签证,方便高端人才自由往来以及享受一定的生活便利权益。
聚焦为科创板培育更多“硬核”上市资源,位于浦东新区的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正持续“扩容”,提供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十大金融服务功能。市政协委员徐建民建议,以科创板设立为契机,推动上海本地人工智能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对已上市的相关企业做好跟踪服务,积极引入其总部及技术研发中心落户。
示范区启动
生态优势化为发展优势
“有风景的地方就会有创新经济”——随着华为等企业加大投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强势启动,正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就拿串联三省一市的G60科创走廊来说,去年接连得到央行上海总部、科技部等的政策支持,这条创新大道显示出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
在上海两会现场,长三角自带“流量”。前天,一场“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人大专题审议,共有260多位市人大代表报名参会,创下近年来专题审议之最。
王振代表在现场一口气提出四条具体建议:上海应该强功能,增强城市服务功能能级,与苏浙皖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畅通道,包括平台、网络、信息、要素流动等,让对外服务合作网络、人才流动、利益共享分配机制通畅起来;增活力,激发政府部门在科技创新服务、生态环境治理、公共服务共享等公共领域的引领带动力;创载体,包括城际轨道交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杭州湾大通道建设等。
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主任陆月星和专委会成员已连续两年将长三角一体化作为重点调研课题。他们表示,示范区建设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四个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以一体化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与乡村、示范区与周边区域、政府与市场4个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