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国际人才港通过“一网通办”,极大方便在沪工作的海外人才申请工作许可证、居留许可证。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5.1秒——这是特斯拉Model3汽车“0至100公里”加速用时。这样的加速度,让车主能充分感受到驾乘的乐趣。
358天——这是特斯拉上海工厂从建设开工到产品交付的用时。2019年12月30日,首批国产Model3交付客户,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奇迹。这种加速度,让全世界投资人充分感受到了上海发展兴业的价值与信心。
当今的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制度环境之争。对上海而言,当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供给的比较优势不再,制度供给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发力点。由此,营商环境改革已是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成为落实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强化“四大功能”的重要保障。
今天,新年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将举行一场全市性会议,主题是聚焦营商环境改革与投资促进。过去两年,上海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改革,全市上下聚焦难点与短板,拿出钉钉子精神,强化“店小二”意识,以营商环境的进步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夯实基础。这一实践,被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大量企业和投资者感知、见证,也被权威第三方认可、推广。根据世界银行2019和2020营商环境报告,上海作为样本城市,为我国营商环境在两年间大幅提升40多位作出了积极贡献。
世行排名连续两年“进步最快”,印证大刀阔斧改革实效
持续提速,越跑越快,冲刺最优——这是上海营商环境改革两年多来画出的一条令人惊叹而又令人信服的轨迹。某种意义上,“特斯拉奇迹”只不过是这条轨迹自然延展的结果。
2018年11月,世界银行年度营商环境报告发布。在这份全球最权威的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我国在190个经济体中位居第46位,首次进入前50位,较上年提升了足足32个位次,入选年度“十大进步最快”。
一年后的2019年10月底,世行营商环境报告再次发布,我国在前一年名次大幅飙升的基础上,再次前进15位,排名跃居第31位,并且连续第二年跻身“十大进步最快”。这一结果意味着我国营商环境已是全球前1/6的最佳水平。
世行在分析某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时,是从十个维度入手,选择主要城市作为样本进行评价的。在我国,两大样本城市分别是上海(55%的权重)和北京(45%的权重)。因此,世行对中国的积极评价,也可以被视为是对上海的肯定;如果根据得分作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上海目前的营商环境已超过法国,与日本只有微小的差距。
连续两年的大幅进步,背后是上海大刀阔斧推进营商环境改革的实践。
2017年底,《上海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印发,标志着营商环境改革1.0版正式推出。该方案共提出56项改革举措,发布了43个改革政策和配套文件。1.0版方案为上海营商环境带来了显著的红利。世行评价体系内的许多办事流程得到简化优化,直接带动了我国排名的大幅提升。比如,上海“开办企业”所需流程,从原先的7个压缩为4个,办理时间从22天缩减到9天;“获取电力”所需环节从5个压缩到3个,接电时间大幅压缩到25天以内。这两项改革实践,最终被世行作为样本举措,向全球作落地推荐。
2019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上海举行全市营商环境大会,在彰显对营商环境工作重视的同时,推出了备受瞩目的营商环境改革2.0版方案。与1.0版相比,2.0版的改革举措一下子增加到108项,几乎翻番,配套文件则超过30个。如果说1.0版方案在全市上下形成了营商环境改革整体推进、系统集成的态势,那么2.0版方案则使得上海开始真正向着全球最高水平迈进,改革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都有进一步提升。这些行动,推动了我国更多维度进入到当年世行全球榜单的前列,最有代表性的是“获得电力”指标,100分的满分中,上海拿到95.4分,与全球最佳已非常接近;“执行合同”指标,上海跃居全球前五,其中的“司法程序质量指数”,上海拿到了全球最高分。
软环境构成硬支撑,成为对冲经济不确定性的稳定剂
衡量营商环境改革的成效,世界银行报告是一把重要的标尺。但另一方面,赢得世行专家的认可、提升在世行报告中的得分与排名,绝不是上海最看重的。过去两年,如果说上海营商环境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的话,那就是要以企业获得感为首要依据,系统推进“放管服”改革。
“‘上海速度’超乎想象。”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对于上海营商环境奇迹般的效率不吝赞赏。何谓“超乎想象”?特斯拉全球副总裁、中国区负责人陶琳解释说,从建设到投产,特斯拉中国工厂得到了政府全方位的支持,“每一个流程都达到了速度极限”。
比如,从项目签约到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再到获取首张施工许可证,特斯拉中国工厂走完这套复杂流程,一共只花了不到6个月,较以往提速超过1倍。特别是在2019年元旦后,由于项目设计发生重大变更,需要重新立项,许可证也不得不重新申请。但由于上海已经形成一套办事流程,在各部门的努力下,不到1个月,新许可证顺利发放,施工方得以在农历年尾实现进场。
这样的波折,几乎每天都在上海发生;这样令企业满意的结果,也在上海不断涌现。
在长宁区,宜家购物中心临空项目仅用9个工作日,就完成了设计方案审批和桩基施工许可获取,用时较以往缩短了近80%。在浦东新区,在政府部门的主动服务下,高技术企业新奥能源只花了短短5天就集齐了施工许可证等四张证,具备开工条件。在虹口区,为提振投资与消费,相关方面用了不到3个星期,就为入驻新开业的百联曲阳购物中心的诸多中小商户办理超过200张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证等……
可以说,特斯拉对上海营商环境的体验,绝非特例。正是因为1.0版、2.0版改革举措实实在在,让在沪企业不论大小、不分背景都能普遍享受,才使得上海的营商环境进步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化为实实在在的城市竞争力,成为对冲经济不确定性的稳定剂。
统计显示,2019年前10个月,上海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8%,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幅;新设外资项目5670个,同比增长34.3%,合同外资420亿元,增长15.5%。在要素供给不占优势、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由于营商环境改革的持续前行,整个城市对于实体经济依然呈现出强大的吸引力。
“一网通办”打开深层次革命,改革样本向全球推广
营商环境改革,越往前推进就越会走入深水区,要破解瓶颈,啃下硬骨头,就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决然态度推进改革,以大胆创新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过去两年,上海抓住优化营商环境的“牛鼻子”——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跑好营商环境改革的马拉松积蓄足够的能量。
2018年是上海“一网通办”启动年。进入2019年,“一网通办”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目标,以推动办事流程革命性再造为突破口,以“减材料、减时限、减流程、减跑动”为标准,从打造智慧政府入手,既提升了企业和市民的体验度,也成为解决营商环境瓶颈问题的突破点。
事实上,把“一网通办”比作营商环境改革的“牛鼻子”,是因为材料、时限、流程、跑动等,都是对市场主体获得感带来直接影响的因素,是营商环境评价最直观的标尺。能够推动这些指标的优化,不仅因为“一网通办”拥有互联网技术的加持和友好的前台界面,更关键的在于后台——它打破了不少部门处理事务的惯性思维,通过“减、压、放、并”,对跨部门业务进行革命性的梳理、整合,极大地简化了流程,提升了效率。
据统计,截至2019年11月,上海“一网通办”已接入全市16个区和56个市级部门的2000多项服务事项,日均办事超过7.5万件,基本上对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形成了全覆盖。其中,具备“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动办成”条件的事项占到90%。得益于“一网通办”,全市政务服务办事时限较上年总体压缩约60%,所需材料减少超过一半;特别是在开办企业、登记财产、跨境贸易等五个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相关的事项中,“一网通办”使企业办事时间缩短70%,手续环节减少了三分之二。
对照世行2020营商环境报告可以发现,“办理施工许可”是我国年度进步最大的一项指标,排名前进了88个位次。这一成绩背后离不开“一网通办”——随着上海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的建成,仅2019年上半年,全市有近2000个社会投资项目进入该系统,其中不少低风险项目甚至实现了全程网办,推动审批耗时减少约2个月。
对于“一网通办”改革,特斯拉的感受也是相当直接。事实上,该项目不仅得益于证照获取的“上海速度”实现高效率立项开工,在验收中,也因为临港地区的“一站式验收”“部分材料容缺受理”等改革举措,使得年内投产、新车交付成为可能。
此外,包括企业注册“一窗通”、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一网通办”重要落地应用,也都在收获企业好评的同时,被世界银行作为改革样本向全球推广。
“店小二”在媒体出现频率两年增长100倍,折射改革不断深入的根本动力
除了帮助一家家企业解决问题,为一个个项目提供便利,营商环境的改革效应,还在向上海更多领域悄然溢出,比如城市管理的态度,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认识,以及面对挑战的姿态。
两年来,随着上海营商环境改革不断深入,一些词语也逐渐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座右铭,比如“用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发展指数”“从以部门为中心转向以企业为中心”“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此外,还有一个更接地气、更深入人心的词语——“店小二”。
网络检索可以发现,2017年前,上海主流纸媒上“店小二”一词的用量,常年都在个位数;但从2017年末开始,它随着“营商环境改革”而升温,目前每年的出现频率差不多是此前的100倍。
“店小二”称谓的走红,反映出政府对于自身定位与职能认识的改变,而这种深层次变化,正是推动上海营商环境改革不断前进的最根本动力。“店小二”意识,实际上代表着一种放下身段的服务意识,一种以市民企业为中心的主体意识,一种积极向前、主动作为的工作态度。而且,无论是各级政府部门负责人,还是基层办事人员,都通过各种方式,把“店小二”角色落到实处。
今年在评估上海营商环境时,世界银行专家曾“微服私访”了一个普通办事窗口,以企业家的身份亲身体验政府服务。结果,他们被窗口工作人员的专业精神和问不倒的能力所折服。世行中国营商环境项目负责人马钦·皮亚科沃斯基说,这个经历解释了中国营商环境取得非凡成就的原因。
另一方面,由于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估非常关注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重视中小企业的感受度,这种导向与上海积极扩大开放、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以及通过培育创新生态涵养新兴产业、打造经济新亮点的做法形成了同频共振。从新技术应用场景到公共数据资源,从无人驾驶路测牌照到普惠金融服务……政府正在将越来越多的资源公平地向各类企业开放。
有人说,营商环境改革就像骑自行车,一旦减速或者停下,就有可能失去平衡甚至摔倒。上海要继续对标世界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就必须继续聚焦瓶颈、短板,实实在在地啃下硬骨头。过去两年,无论是世界银行的评分表,还是企业心里的那杆秤,都清晰地标示出了上海改革的勇气和执行力。对于即将问世的上海“营商环境3.0方案”,人们有理由期待一次更有力的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