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19-10-07 第26,279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戏声琴声笑声国庆汇集上海大世界

名家登台演出、杂技魔术节、沉浸式展演秀、海派美食文化季齐聚,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本报讯 (记者王筱丽)国庆长假期间,上海大世界的主舞台因为沪上京剧、滑稽、相声名家的接连到来显得分外热闹。一天四场的杂技表演让一楼大厅始终人头攒动,叫好声不断。散落在各处的小丑高车秀、木偶巡游、创意京剧跑酷等各类非标演艺不时与游人惊喜邂逅。而《中国京胡文化展》、沉浸式展演秀《魔都记忆·百年大世界》《遇见1978》、海派美食文化节等融合各种艺术手段,在节日里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囊括70件京胡珍品的《中国京胡文化展》以别样的方式庆祝新中国70华诞。京胡,又称胡琴,虽然主要作为京剧的伴生物,但在20多个剧种的乐队里都有它的一席之地。一跨进位于二楼的展厅,便能看到占据一整面墙壁的“百年琴师”照片:首用京胡伴奏皮黄的王晓韶、梅兰芳琴师徐兰沅、周信芳琴师孙奎琳……在京剧艺术的发展史上,琴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许多著名琴师不仅擅长设计唱腔,还经常给演员度曲、说戏。演员和琴师相辅相成,推出大量经典之作,双手托起了京剧艺术的黄金时代。
      
       琴是展览中当之无愧的主角。罕见的赤红紫竹琴、金黄花斑紫竹琴,京胡艺术家梅雨田、孙佐臣的遗琴等透过红润包浆,向游客诉说着关于琴器传承的故事。当京胡穿过百年风雨走向兴盛之际,京胡制艺也如春风化雨般空前繁荣。上海的 “大方乐器店”、北京的“史善朋”、天津的 “周井千”等历史知名胡琴铺和其作品在展览中齐聚一堂,小小的弦轴造型和多样的胡琴制规折射出多样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国庆节假期中,大世界的“记忆大世界”——海派文化展演传习系列活动推出海派美食文化节。四楼的一张“食味图”引得不少游客驻足停留,枫林路208号的上海儿童食品厂、肇嘉浜路376号的益民食品厂、延安西路1620号的上海咖啡厂清晰可见,父母们指着地图向孩子们讲述紫云英蜂蜜、海鸥酱油、可可粉等记忆里的美食。
      
       大世界的两处“热门节目”,沉浸式展演秀《魔都记忆·百年大世界》《遇见1978》的“打卡人群”也是接连不断。“门前榜出雕虫技,座上邀来射虎人”——模仿大世界开业之初猜灯谜的“灯笼走廊”将人们引进一间间多媒体艺术手段与实物结合的展厅:玻璃成像的影像矩阵中,戏曲大师跨时空出现;六角花绕藤编、大眼睛穿花编、菱形三色斜编等中国传统竹编纹样组成的竹编万花筒美轮美奂;透过一扇扇电子窗户,游客便能坐在“巨龙车”上一睹上海的城市街景变迁。长假期间,非遗剧场和传习教室也对各类活动进行了密排,并开设名家公开课,让每位前往大世界欢度国庆的游人玩得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