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19-10-01 第26,27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0版:教科卫

新中国首批博士、东华大学理学院退休教授李绍宽与青年师生座谈时表示:

回报祖国是我们那代人最朴素心愿

李绍宽(右)拿出在人民大会堂领取博士学位证书时的合影,指着当年的自己,与青年师生代表交流他为师为学的经验,同时鼓励年轻学子将个人的成长融入祖国的发展之中。(东华大学供图)
       ■本报记者 李晨琰
      
       “跟着祖国的好政策一路前行,我才有机会读到了博士。回报祖国,是我们那一代人最普遍也最朴素的心愿。”东华大学理学院日前迎来一位特别的客人——退休教授李绍宽。他是新中国自主培养的首批18位博士之一,也是新中国青年“本土博士梦”的圆梦人。日前,他回到了东华大学理学院,与青年师生代表交流他为师为学的经验,鼓励年轻学子将个人的成长融入祖国的发展之中。
      
       受益新中国发展,成为第一批“十八罗汉”之一
      
       出生于1941年的李绍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幼时饱经战乱。小学五年级之前,他一直就读于私塾,新中国成立后,李绍宽终于有了安定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中学毕业后考上复旦大学数学系。“我想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李绍宽告诉参加交流的年轻人。但是大学毕业后,李绍宽被分配到中学当教师。他一度以为自己的科研梦想破灭了。没想到,为了培养更多建设者,国家在1978年恢复了研究生招生考试。
      
       当时37岁的李绍宽立刻报名参加考试,虽然成绩优秀,却因是“大龄青年”而被大学拒之门外。
      
       幸运的是,不久中央出台政策,规定对优秀人才可以放宽年龄。数学底子扎实的李绍宽轻松考取复旦大学研究生,师从著名数学家夏道行、严绍宗两位教授,从事泛函分析、算子理论方向的学习与研究。
      
       两年后,提前毕业的李绍宽来到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为东华大学)工作。“当时毕业没有学位,而国家建设需要大量人才搞学位试点,我又有了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的机会。所以年轻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国家总是会给你们机会的。”李绍宽说,就这样跟着国家的好政策一路前行,直到1983年5月27日,他在人民大会堂拿到了带有新中国教育发展历史印记的博士学位证书。因学位的卓越和稀缺,首批博士还被称为“十八罗汉”。
      
       “当时我是第一次去北京。”李绍宽说,当天一大早,他便赶到天安门广场,第一件事就是买了一大包棒冰,或许是心情太过激动,一口气就吃光了。
      
       一堂课一支粉笔,“为人师”的功夫在课堂之外
      
       在东华大学待的时间长的人都知道,“李绍宽是真爱教书,真爱学生的人!”
      
       李绍宽在和年轻学子交流时坦言,“作为老师,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业务搞好。只有把教材吃透,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上课才能自如。”
      
       他说:“我上课不带一本书,不用一页教案,一支粉笔就够了。”在高等数学深奥的世界里,再复杂的定理公式、再缠绕的例题习题,都能在他脑子里时刻条分缕析地存着。不过,他在和青年教师交流时说,虽然看似在黑板前不费吹灰之力,其实在课堂之外要下更多“为人师”的功夫。
      
       东华大学理学院教研中心教师陈敏补充了一个细节:《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一共有6册4462道题,李老师每道题都做过一遍。每周至少二十几节课、每年的教学工作量是别人的两倍……李绍宽用最朴实的话鼓励青年教师,“不管工作量多少,这都是老师该做的事情,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教书。”
      
       始终活跃于科研一线,让收获代代传承
      
       新中国第一批博士,在当时的大学教师队伍里无疑是很有分量的。
      
       李绍宽在1989至1994年五年间连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算子理谱理论”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而他认为,这一切均受益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好政策,所以他认为自己也有义务把这些收获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交流中,陈敏谈及自己1998年刚到东华大学任教时,李绍宽是基础部高等数学专业的学科带头人。陈敏一入职,李绍宽就在他办公室门上贴了一张排课表,上面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一目了然。李绍宽说:“每一位老教师都有义务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不断传承。”他当年去听青年教师的课,也鼓励大家去听老教师的课,“对于教学来说,现场学习和新老教师间的相互探讨非常重要”。
      
       与李绍宽相仿,当年18位首批博士毕业生中有五位来自上海高校,他们大多数至今都活跃在科研一线,担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洪家兴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张荫南退休前为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童裕孙曾任复旦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教研室副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王建磐为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