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25日专电(驻京记者江胜信)9月25日下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的第二场专题集体采访活动中,本报驻京记者向国庆群众游行和联欢活动的有关组织者提问:“我们注意到,天安门广场上的‘红飘带’已经显露了雏形,看上去既庄严又灵动。请问‘红飘带’在设计上有何寓意,它在庆典中将发挥什么作用?”
广场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回答:今年我们在天安门广场上设立了两个“红飘带”大型景观雕塑,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从庆典活动的叙事性考虑。大家都知道天安门广场的南端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它讲述了从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它的北端是长安街,是东西横向。游行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沿着长安街来展示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所以“红飘带”从南端到北端延伸,寓意就是红色基因,它有连接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寓意,也象征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
二是从广场场地气氛的角度考虑。因为天安门广场尺度非常大,它的两侧没有边界,以往的活动有时候可能不是特别聚集人气。在国庆60年的时候,大家看到有56个民族柱,它一方面增加了仪式感,也增强了广场的一种边界,能够更好地去聚拢人气。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所以这次我们在参考了以往活动一些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强化这个优势,其实是通过红飘带这样一种聚合的方式,能够让中间成为更好的舞台。另外,我们广场的两侧配合“红飘带”,有70个红色的充气灯笼,也能够更好地去呼应我们这次庆典的活动。大家知道,天安门广场是一个方形的广场,“红飘带”形成了一种空间曲面的形式,坐落在两侧草地,能够使广场在原有的庄严肃穆的基础上,增加灵动欢乐的气氛。
三是从阅兵和彩车游行之间的互动角度考虑。我们在面向城楼的方向、面向广场的方向,还有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北侧,一共设立了六块大的屏幕,这些屏幕实际上是和我们的游行产生一个多屏互动关系,能够针对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彩车,呈现不同的画面,能够补充彩车不能够完全呈现的一些影像和历史资料,同时也能够呈现当时广场的盛典、盛况,为广场上的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广场现场的热烈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