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4月26日 星期五
5
视点

自去年9月在上海启动“一带一路”电影巡展机制以来,一批饱含当代中国人民情感的现实题材国产新片搭乘此“车”前往各国电影节展映

33国38成员呼应,“一带一路”电影联盟做大朋友圈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十个月前在上海成立,“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的朋友圈已从初始状态的29个国家31个成员扩容到了33个国家38个成员,最新拥抱的朋友包括基辅国际电影节。

    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全球征片进入尾声,今年已收到“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和地区电影机构的热烈响应,1875部申报作品比去年增加506部。

    自去年9月在上海启动“一带一路”电影巡展机制,一批饱含当代中国人民情感的现实题材国产新片搭乘此“车”前往各国电影节展映交流。

    在“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框架下,开罗与莫斯科、新西兰与白俄罗斯两两牵手,互办影展或达成合作意向。

    朋友圈扩容,互展影片数创新高,催生新的合作方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上海国际电影节积极搭平台、做推手,助力“一带一路”电影文化交流提质发展,令这幅从上海起笔的图景笔势走深走实、渐入“工笔”佳境。

    四年一步一个脚印:为优化平台,上海国际电影节四季在途中

    当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里约热内卢国际电影节、新西兰电影委员会纷纷飞跃太平洋参与到“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上海搭建的“一带一路”电影文化交流平台用“应者云集”来形容亦不为过。

    漂亮的成绩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来自四年间的一步一个脚印。

    早在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便第一时间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电影展映板块策划“丝绸之路”影展单元。之后,“一带一路”国际展映单元、“一带一路”电影周、“一带一路”电影之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交流合作机制备忘录,成立“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并发表联盟宣言等,“一带一路”合作能级逐年加码,“一带一路”电影文化交流平台的功能不断优化提升。◆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去年初夏的盛会落幕后,相隔两个多月,“一带一路”电影巡展机制诞生,秋冬两季,  《阿拉姜色》  《柔情史》《矮婆》《疲城》《女他》等一批中国新片和影人被推送到世界面前。又如这个春天,电影节新设电影学堂,邀请首部在国内公映的黎巴嫩影片《何以为家》的导演娜丁·拉巴基在沪上专业电影院校开讲大师班课程。

    距离新一届电影节开幕还有一个多月,丰富的“一带一路”活动已在计划表上清晰可见。为“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安排产业对接活动,“一带一路”主题馆新增市场放映环节,电影合作论坛、电影之夜、电影海报展、剧组见面会等将共同使“一带一路”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最重要的标识之一。

    成果一点一滴显现:“上海主场”能为世界电影发展贡献引擎

    推进“一带一路”电影文化交流,上海走得实在,成果也在一点一滴显现。

    从成员看,成立于上海的“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多边网络逐渐清晰。联盟中既有发展中国家的电影节,也有发达国家的电影机构。从内容看,上海为中外影人展开交流互鉴提供的“共商共建共享”活动,逐渐呈现出更高质量、更丰富维度的态势。比如去年11月开罗电影节与莫斯科合作举办的“聚焦俄罗斯”系列影展,今年1月白俄罗斯明斯克电影节和新西兰电影委员会就双方人才交流和影片互荐达成合作,这两次握手都是“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的实质性成果。《岗拉梅朵》被翻译成六种语言在九个国家和地区展播展映,《阿拉姜色》先后在塔林黑夜电影节、爱尔兰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得奖,这是中国电影借“一带一路”巡展机制得到了更广阔的舞台。从2016年的“一带一路·世界电影”论坛,2017年切分亚非与欧洲板块的“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到2018年从联盟的合作方式、如何策展、合拍模式等具有实操性的话题,“金爵”论坛议题始终关注世界电影发展之需。

    从效应看,一方面数据很直观:今年已有53个国家和地区送来了1875部影片,不仅比去年的49个国家和地区1369部有显著增长,更是与四年前“丝绸之路”影展单元的10个国家11部影片不可同日而语。另一方面,许多国家对“共商共建共享”表达了热情:意大利国家电影音像和多媒体工业协会国际部总监罗伯托·斯塔贝尔曾提议,各国电影可利用好上海的平台,开启  “直通车”;爱尔兰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创始人兼主席卡拉·穆尼表示,他们的“创投”单元一直期待中国作者出现。

    在更为畅快的合作氛围中,也许,“上海主场”能为世界电影发展贡献引擎,让交流互鉴的成果造福各国人民。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