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4月26日 星期五
8
文汇教育

大学校园的生态越来越好,各种动物也在增加,人与动物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地增多

校园萌宠:人气风景带来一道管理难题


    ■本报记者 李晨琰

    不久前,因为一起偷蛋事件,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天鹅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视频监控显示,为了阻止偷盗者抢蛋,天鹅妈妈不停扑闪着翅膀以命相拼,这一画面也让不少师生揪心。

    “我们把天鹅当宝贝,竟然有人来偷鹅蛋?!”校内师生们的愤愤,很多人都能理解。如今,在沪上各大高校中,比起“校花”“校草”,“校宠”是更热的存在。

    除了经常在校园出没的流浪猫,偶尔留下不愿迁徙的越冬候鸟,如今不少高校开始饲养孔雀、天鹅、鸳鸯等,校方渴望将校园打造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

    然而,校园内“萌宠”增多的同时,人与动物之间的冲突也不可避免地增多。一不小心,“校宠”就可能从一道  “独特风景”转化为“灰色地带”,给学校管理带来全新挑战。

    校园萌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天鹅妈妈失去“爱子”后,终日郁郁寡欢、精神不振,蜷缩在窝里,不愿与人交流。学校后勤保卫室副主管张刚告诉记者,有学生特意给他打电话,哭着“抱怨”已经好几天没有在校内湖中看到天鹅一家戏水了。

    学生的心情,张刚很理解。天鹅入住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已有十余年,它们是与这所学校共同成长的校园宠物,对学生来说更是如同家人般的存在。天鹅们喜欢这里的孩子,常常带着自己的娃在校园大道上“招摇过市”。“很多学生下了课也喜欢沿着河岸陪天鹅走一走,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张刚说。

    如今,说起沪上院校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不得不提的就是校园里的各种小动物。它们为广大学子营造一个温馨、充满文化底蕴的学习生活环境,在不少院校,“萌宠养成”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偌大的校园中,与师生共同生活的还有孔雀、天鹅、鸳鸯等;上海大学的“校宠”更是令人弹眼落睛,人送外号“五神兽”:一只孔雀位列校宠之首,还有肥得成精的鲤鱼、叽里咕噜的鸽子、专注“劈情操”的天鹅以及传说中的鸳鸯。

    在复旦大学,“学术猫”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曾经的“大黄”被称为“神喵”,它最爱听数学分析课,常去光华楼自习。“据说它上辈子是复旦数学系的,学得最好的功课就是数学分析。”“大黄”之后还有“小黄”等一串爱学习的猫。在江湾校园,更有越冬经过的猫头鹰干脆留在校园里安了家。

    更有趣的是,去年,上海海事大学的一只大白鹅“咕咕”上了热搜。由于主人要搬家,养了一年半的鹅无法带走,又舍不得吃掉,便试着向上海海事大学求助。不曾想,没多久校方便发微博称,“经过向上级请示,已经决定接收‘咕咕’加入上海海事大学这个大家庭,希望‘咕咕’在这里茁壮成长。”

    这只英俊的大鹅,终于有了“家”。热心网友还为它特制了一张“录取通知书”。如今,一年过去了,“咕咕”依旧与海事大学的大鹅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大学校园里可爱、有趣的小动物们不仅卖得了萌,听得了课,还天天跑到教室去自习、陪读,凭借自身的十八般武艺,被无数学生“追捧”。

    它们不仅唤起城市孩子对自然的热爱,有时也是慰藉

    有人管吃、有人管住,甚至还有人管“社交”开微博——萌宠引来了人气,但也开始引发争议。

    有网友不解,学校里的动物常上热搜,这是要变成  “动物园”吗?还有人把矛头指向学生,“大学生是不是闲着没事做?”……

    其实,对于很多生长于城市的独生子女来说,平日里他们没有过多机会接触小动物,校园宠物唤起了他们心中对自然的爱,渐渐地,又变成了一种情感寄托。

    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这里猫多,爱猫者也多。据说,学生们给每只生活在校园里的猫都取了一个有趣又好记的名字,“拦路虎”“拦路美”  “三花妹妹”  “大黑”等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硕士陈静告诉记者,平时闲着没事时,她特别喜欢和校园里的猫咪待在一块儿。“感觉能够消解我的一些负面情绪。”陈静回忆,有一次和朋友吵架,不欢而散,她和学校里的流浪猫整整待了一个下午,撸猫的同时心情也逐渐平复。

    像陈静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当今校园内萌宠  “横行”的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学生内在的心理诉求:周遭人际关系、情感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更愿意将情感转移至动物身上,而这种转移所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安稳与愉悦,更是一种“庇护所”似的存在。

    不仅如此,有时动物之于人类还有情感催化作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天鹅就是情侣们相处的典范。  “天鹅是爱情忠贞的代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校友林蕾告诉记者,她与丈夫都毕业于此,他们相知、相识、相恋、相守都与这座校园、这群天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今他们在校园内经营一间茶馆。“我丈夫不太浪漫,谈恋爱时常陪我写作业、看天鹅。”林蕾笑言。毕业没多久,他们就结婚了。

    2017年对林蕾来说,是重要的一年。那时,天鹅常常在河边孵着,一待就是一天。“当时,我并不知道它在干什么,后来才明白,原来是要当妈妈了。”果然,在情人节这一天,第一窝天鹅宝宝出生了。或许是受到触动,刚结婚不久的林蕾真的有了生育的打算。如今她的宝贝小葫芦已经1岁了,尽管还不会说话,但每当林蕾问他要不要看天鹅时,他都开心地点头。

    曾经伴着林蕾成长的天鹅,如今也伴着小葫芦长大,这是一种纽带,联系着人与动物、与自然,也联系着情感与情感。这群校园萌宠们在书香四溢的校园中,迎来送往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同时,也为他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忆的故事。

    人与自然究竟如何平衡,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年来,随着校园萌宠热的持续升温,校园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在爱宠者获得心灵慰藉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在为此买单。

    “整个足球场都是  ‘地雷’,叫人怎么踢足球?”在某高校的校内网站上,记者看到了这样的留言。据该网友称,校园里的流浪猫、流浪狗大摇大摆地走在林荫道上、球场边,学生看到他们只能绕道而走,到了傍晚更是在球场上看到一些没有被及时清理的动物粪便。“好烦,想运动都不行。不该让这些动物在校园里随便出入。”

    除了校方购买饲养的动物外,流浪动物管理也成为校园中不可忽视的难题。在沪上一所高校,记者看到不少流浪的猫猫狗狗肆意游走在学校的各个角落。

    小张同学是一位爱猫人士,她告诉记者,学校中的流浪猫狗大约有十几只,主要聚集在食堂附近和女生宿舍楼下,因为进进出出的很多同学都会喂它们。当被问及是否担心被它们伤害时,小张的回答直截了当:“我们天天喂它,它怎么会攻击我们呢?目前还没听说过流浪狗攻击人,所以我们基本也不用特意提防它们。”

    其实,随着校园内流浪猫狗的愈加增多,学生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多。一些喜爱动物的学生经常给猫狗喂食,而另一些学生则反映,流浪猫狗已经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出现了抓伤学生的事件。

    作为校园管理方,张刚也有难言之隐。最近,校园里的野猫有增多的态势,甚至还有狗獾将校园内一只白天鹅咬死。张刚坦言,当校园内流浪动物增加到一定数量时,校方也会采取相应的行动。“毕竟,这里不只是校园环境问题,更有治安问题。”

    但究竟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又该如何把握好度?曾经,沪上一所高校就因环卫工人捣鸟巢事件被部分网友谴责伤害动物生命,引发学生热议。对于这件事,校方也很委屈,鸟粪严重影响师生出行,甚至成为健康安全的隐患。校园里一条林荫大道被学生戏称为“天使路”,因为常常有鸟屎从天而降。

    校园萌宠,究竟是好朋友还是坏朋友——这个难题是否能解得出色,考验的是学校在把握生态系统平衡方面的智慧。

    上海海事大学保卫处负责人顾建祥告诉记者,2006年,他初到临港新城时,生态很好,野鸡、野鸭、候鸟,真可谓自然风光无限好。然而随着高校、企业的不断进驻,人越来越多的同时,动物也越来越少了。“究竟是动物侵犯了人的居住地,还是人侵犯了动物的居住地?在不同的立场上,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

    人与自然究竟如何平衡?在这条路上,我们似乎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