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4月24日 星期三
9
文化

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揭晓


活动现场的《声律启蒙》表演。(中国国家图书馆供图)

    本报北京4月23日专电(驻京记者李扬)“读书如稼穑,勤耕致丰饶”,4月23日,第24个“世界读书日”,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学习强国平台联合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开展的“读经典 学新知 链接美好生活”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在国图艺术中心举行。

    活动揭晓了第14届文津图书奖的10种获奖图书,同时,全国图书馆界联合发布了《服务全民阅读 共创美好生活——中国图书馆界4·23全民阅读活动倡议书》,共同向社会发出图书馆人对于服务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倡议。

    少儿类、科普类、社科类共10种图书获奖

    第14届文津图书奖共10种获奖图书。其中,社科类5种,

    《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国家相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国记忆(典藏版)》《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名画在左科学在右》《我的世界观》;科普类3种,《美丽之问:宇宙万物的大设计》《大国重器:图说当代中国重大科技成果》《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少儿类2种,《别让太阳掉下来》《鄂温克的驼鹿》。

    与此同时,“文津图书奖”专题网站资源正式推出“传承经典 好书共读”专题页面,包括“好书共读”“邂逅经典”“大师微讲堂”三个栏目。“好书共读”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推荐的作品及作者,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化、世界文化精品为主题,遴选100种作品,为读者提供电子图书阅览服务。“邂逅经典”栏目结合“好书共读”经典书目,遴选20种馆藏典籍,以视频为载体讲述经典背后的故事。“大师微讲堂”栏目发掘全国图书馆的大师讲座资源,遴选出20位大师的精彩讲座,为读者提供多方位的在线讲座服务。

    钱逊、秦伯益两位大家解读如何读书

    在活动现场还特设了“国图公开课”环节,请来了两位泰斗级学者进行主题演讲:一位是8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理学家秦伯益先生;一位是86岁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学大师钱穆之子钱逊先生。

    出生于江苏无锡的秦院士说,自己自幼就常见江浙民间许多人家门前挂着一副对联:“数百年老家全在积德,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秦院士认为,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所以要一生读书,读书一生。他引孔子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并解析道,读书要广泛涉猎、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周全地思考、清晰地判断、切实地执行。这过程中,读书是自始至终的要素。“少年期在于读书启蒙,青年期在于读书明理,中年期在于独立人格与坚持操守,老年期在于读书悟趣。”秦院士说。

    钱逊先生则针对如何“读经典”这一话题提出了建议。他认为,读经典,应由以讲和听为主,转向以读为主。“听是被动的接受,读是主动的学习。从认识字词,明白文义,到领悟义理,以至触类旁通,温故知新,由浅入深,每一步都要经过自己的学习思考。这样得来的结果,是真正自己的认识。”钱先生建议,读经典应从《论语》开始,因为《论语》是儒学的基本经典,是传承传统文化、学做人的首选必读书。读经典遇到困难怎么办?没有时间阅读怎么办?钱先生引用了父亲钱穆的话:“不论枕上、厕上、舟车上,任何处,可以拿出《论语》,读其一章或二章。”并认为,积累日久就有明显的效果。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